蹲在一堆鐵器銅器前,回想著固態蒸餾器的成型模樣。
蒸餾是決定白酒度數的關鍵一步,通過蒸餾將用糧食發酵的液體,分離出酒精,後續才是使用槽子儲存和陳化。
“羽娃子,你是想拚個鍋爐嗎?”
一天到晚比他還不得閒的石三哥,看到他乾活就湊了上來。
林羽點了點頭:“對,我想在桶蒸的上麵,再加一套鍋爐和銅柱,設計一個出水口,不用再用桶蒸完進行手工壓榨出酒,直接能流出來。”
蒸餾技術據說出自煉丹術士之手,古來有之。
蒸餾酒則有液態蒸餾和固態蒸餾的區彆。
簡單來說,前者技巧簡單易操作,但出酒在二十度左右。
後者既要熟練掌握火候,還得明白器具的使用規則,但出酒度數能夠人工控製。
像吳伶醉就是直接把已經用糧食發酵成成液態、或者半液態的酒醅,放進桶裡去蒸餾。
沒有彆的因素影響,它的度數低,味道清,或許正因如此,才去玉氏酒坊借鑒了加入其他風味,增強口感。
而他要用的是固態蒸餾法,采用發酵糧食拌上稻殼,或摻入新糧混蒸。
短時間內,能將原本就能出高度酒的五糧酒,變得更加濃醇綿長。
槽子有了,戰書下了,林羽現在要釀酒,就要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釀出最好的酒!
“羽娃子你說得好複雜,我聽不懂但感覺很厲害。”
石三哥連桶蒸都不知道怎樣操作,屬於沒吃過豬肉更沒見過豬跑的外行人。
乾脆蹲在地上看林羽擺弄。
碰到需要打下手幫忙的,二話不說擼起袖子衝上前去拚接。
期間錯了幾次,重複拆裝,把石三哥手上的老繭都磨破了一層皮,外麵的天光漸暗時。
一個簡易的柱形鍋爐蒸餾器,就此問世。
“還得再去找個出酒口,三哥,幫忙按照這個圈打根竹子來,我弄個模型,明天你去城裡讓鐵匠打一個。”
“馬上回來。”
找來粗細合適的竹子,懟上出酒口。
林羽利用不太熟練的木匠手藝切割完,又往蒸餾器裡加水試用。
假如漏水的話,明天還得叫鐵匠帶著家夥什來一趟補漏。
還好他運氣不錯,沒有漏水的地方,鍋底也很厚實。
能堅持到造完兩萬斤糧食的酒。
“今天先乾到這裡,看外麵的火燒雲,晚上不會下雨,頂棚先不蓋了,繼續晾著。”
“開火做飯!”
院子裡,新來的四個婢女和老嬤嬤,已經在切菜煮粥、蒸白饃烙油餅。
在水田產稻量全國均產兩石左右的大常,蜀地許多農夫種植的仍是麥子。
彆看林羽做菜的手藝尚可,但對麵食是一竅不通。
今日晚飯乾脆偷閒,又帶著大咪去糧倉重地溜了一圈。
讓人把挑揀好的一千斤糧食,放進酒坊裡去。
“大咪,今晚靠你了。”
“喵~~”
當最後一縷陽光被黑布遮蓋,林羽家的院子裡人來人往。
熬糖的林大姑她們,還有蓋房的村民,以及前來送野甘蔗,順便蹭頓飯吃的親戚朋友。
熱鬨無比。
村子的另一頭。
獨守靈堂的林宗叔,聞著空氣裡飄蕩的肉香,再看手裡端的野菜粥,實在難以下咽。
“汪!”
他身邊的看門狗,餓得不停地向外麵啃著雞爪的孩子們直叫喚。
狗的尾巴搖成了圓圈,打著轉往外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