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宋尚書的賞識(1 / 2)

前朝開設的科舉製度,哪怕是最低級的童生試,依舊要將試卷統一收到京城來。

為的是震懾世家和學子,以免作弊之舉。

後來罷免那些前朝科舉功名時,陛下有心留檔,便將它們移交給了吏部管理。

加上宋家在前朝,也是支持科舉製度推行的清貴世家,放到吏部自然是出不了岔子。

“宋愛卿,你可派人找到了林羽的試卷?”

此時,動作雖慢,但已吃完碗中荔枝與涼糕的宋尚書,不緊不慢地把空碗放到桌子上。

爾後,他站起來朝著李九鼎行了一禮,從袖口裡掏出一卷略微發黃的絹紙。

看到紙側蓋的前朝與大常兩個印章紅泥,李九鼎對著丞相哈哈一笑。

指著宋尚書說道:“沒想到他還隨身帶著林羽的試卷,看來丞相交代的事,宋愛卿是親自去辦了。”

“陛下與丞相大人交代的事,臣不敢不儘心,但隨身攜帶這份試卷,另有原因。”

宋尚書賣了個關子,雙手將試卷遞上前。

本來恢複一件前朝童生的小事,若非糖方一事,李九鼎根本不會在意區區一介農夫。

可宋尚書這樣的舉動,卻讓他頗為驚訝。

身為皇帝哪有親自過目童生試卷的道理?

隻有中舉人考進士時,皇帝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學子的試卷。

而童生到舉人,中間還隔著個秀才呢!

李九鼎一邊接過試卷,一邊好奇的試探:“難道此人才華橫溢,宋愛卿早就認識?”

他記得宋愛卿的兒子就在蜀中的錦江書院就讀。

說不定這個林羽與宋家有淵源。

誰知,宋尚書搖搖頭,坦然回答:“臣不認識林羽此人,但陛下看完試卷,便知臣為何隨身帶著它。”

看來試卷上的內容,不是讓宋尚書覺得爛到不能給皇帝一個麵子,重還林羽功名。

便是寫得極好,才有此一舉。

李九鼎展開試卷。

童生試的題目,無外乎考的是當地時政,抒發自己的見解。

大多學子都會選擇歌功頌德,再寫一些看上去文采極好,但實際上沒有半點用途的建議。

“……旌陽亂民不減反增,在於稅收剝削之繁重,在於山險路僻之內耗,想致富,先修路,再減免賦稅。”

“路通商達,則增加民工收益,從而人口增長,帶動旌陽發展壯大,雖減免賦稅,但總量會保持增長。”

“除通路引進外來商戶,還可深挖當地特產,走進來運出去,若成典範,必解蜀地物豐而民貧之困……”

儘管沒看具體的試題為何,但李九鼎光看答案就已猜到,這是以當年益州暴民四起為考題,請學子作答解決方法。

想致富,先修路。

這與李九鼎如今大力支持蓉州修路的舉措,不謀而合。

“雖說這個建議隻寫了一個大方向,但對於生於山村未走出蜀地的學子來講,他的眼光長遠,見識不凡。”

李九鼎因字跡潦草,隻匆匆掃了一眼試卷全篇的內容,便將它重新收好,對著眾臣笑道。

“看來就算朕不恢複他的功名,各縣恢複三甲功名的名額裡,也有他的一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