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樓是杭州數一數二的大酒樓,每日可接待千人。三層主樓,五層副樓,各有飛橋相連,到處明暗相通,珠簾繡額。此時樓內燈燭晃耀,數十濃妝豔抹的歌姬聚在主廊櫃麵上,等候酒客呼喚,望著如同一群百花仙子。
道一目不斜視地從她們麵前經過,立即遇上一個侍者,就問他儒學提舉葉李的宴席在何處。侍者便引他穿廊過橋,來到一間大廳前。道一想進去,被門人攔住問他要請帖。道一亮出那封信,說是葉李兄長所寫,要親自交到葉李手中。門人便讓他進去了。
大廳中十來張方桌。桌前圍坐著四五十位客人,絕大多數是儒士打扮,也有幾個道人模樣,還有幾位打扮入時的女客。
道一一眼認出,其中最光彩照人的那個就是前天在街上見到的江南第一美女花亦紫。她身邊的神俊男子當然是趙孟府。
在大廳正前方高處立著一人,正在對客人們講話。此人年約四十,中等身材,麵目端正,且帶著一股舍我其誰的豪氣。
隻聽他朗聲說:“諸位賢德肯賞臉到此一聚,敝人不勝感激。如今六合歸一,當今聖朝求賢若渴。聖上自幕府起便倚重漢人。劉秉忠,張文謙等紫金五傑皆效力皇上。
十年前,大學士許衡受聖上之命創立太學,以儒術教授親貴子弟。太子殿下更是自幼師從大儒姚樞,熏陶於先哲格言,以論語,孝經為根本,為學為政皆從經典。吾聞今上將行科舉,以儒家聖言選拔人才。
諸位皆熟讀經書子集,滿腹經綸,應知為儒正道無怪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我皆因戰亂隱居各地,如今天下方統,江南百廢待興,以諸位所學報效朝廷,造福百姓,當是時也。”
下麵眾儒聽罷,紛紛撫掌稱讚。
這時,一個身穿居家道袍的人從眾客中站起身。此人三十有餘,麵目清瘦,下巴留著一縷黑須。
他手指台上大聲說道:“葉李!你我皆大宋子民。在座各位也多曾在宋為臣,自古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汝自幼熟讀經典,殊不知忠臣不事二主,貞女不更二夫。宋亡當退而耕於野,豈有再出仕元廷之理。
昔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名垂千古。而如今,你自己出來為元廷賣命不算,還在此蠱惑眾人為官,欲陷吾等於不義。你是何居心!我鄧牧與你勢不兩立!”
道一一聽,原來此人便是受邀與會的洞霄宮隱士鄧牧。
聽他的話,必是佯裝與會捧場,實則來此鬨事的。而台上發言的那位,當然是故宋國子監生,現浙西儒學提舉葉李了。
隻見葉李朝鄧牧一擺手:“世人戲言老儒多迂腐,不想文行先生年紀輕輕,迂腐更有過之。孟子雲,三代之得天下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興廢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今大元起於朔漠,三代至於今上,興義師,討故宋背盟之罪,乃順乎天而應乎人。今上聖仁,命伯顏征宋時,令其作今朝之曹彬。伯顏謹尊聖命,統二十萬大軍下江南如統一人。
水雲子有詩為證:衣冠不改隻如先,關會通行滿塵廛。北客南人成買賣,京師依舊使銅錢。伯顏丞相呂將軍,收了江南不殺人。
若非今上仁德,全江南,保臨安,你我焉能聚此花花世界共飲?反觀宋室,三代不仁,失天下固天命也夫。孟子雲,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汝欲逆天命而行,反而指摘順天命者,豈不謬哉!“
鄧牧聽罷,氣得渾身發抖,手指葉李叫道:”你,你,你食宋祿多年,降元不算,還倒指宋室不仁,實乃背恩忘義之徒,將來有何麵目見列祖列宗於九泉!“
葉李哈哈一笑:”吾於故宋不過一太學生,然位卑不敢忘國,曾領同學八十人上書朝廷,責賈似道變亂綱紀,毒害生靈,神人共憤,以乾天譴。理宗不但不省,反而遣人捕我。我隻得亡去。那賈似道何許人也?
不過臨安街頭無賴,依仗其姐為貴妃,不事操行,尋釁滋事,後竊登進士,恃寵不檢,日夜縱遊,而理宗不查,至其為官專恣日甚,繼而權傾中外,進用群小,為禍三十餘年,此皆始於理宗。
及至度宗,天生愚笨,唯沉溺酒色,以近理宗而非賢能得位,事賈似道如師,謂之師臣而不名,任由其為非作歹。一時正人端士,為之破壞殆儘。
又至太後,仍然不察,謂似道三朝勤勞,雖禦史百諫,不肯降罪。故宋三代任用奸臣,為禍百姓,不仁如此,以至一朝而失天下,夫複何言。“
葉李說完,座中眾儒交頭接耳,有人點頭稱是,有人搖頭歎息。
鄧牧聞言怒發衝冠,麵如死灰一般,右手暗自伸向懷中短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