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見鹽局裡不收戶部鹽票,便想試探一下管如輝,沒想到一擊中的。他把我當成化裝暗訪的欽差大員了。”
“原來如此。”馬兮彤笑道,“元廷為何一定要各地用戶部的鹽票呢?剛才鹽局裡其他鹽商用的不也是鹽票麼?”
張子銓道:“我對你說過,天下稅賦,鹽課居其半。這可不是空話。產鹽區大半開支仰仗鹽稅。寧德鹽局裡收的鹽票是福建地方所印。鹽商買鹽票所付款項就入了福建地方的囊中。
兩年前,元廷命戶部立鹽茶引局,專印天下鹽引茶引,發到各地戶部所轄轉運司,鹽商買鹽引支付的錢自然收歸戶部,地方所得無幾。地方所引鹽票又多為當地權豪把持。若鹽商都去買戶部鹽引,你說權豪會不會急眼?”
馬兮彤恍然大悟。“難怪管如輝不讓手下收戶部鹽票呢,肯定是福建高官讓他這麼乾的。”
”福建與彆處又有不同。“張子銓又道,”我宋時朝廷也曾在各地方鹽區推行鹽券。兩淮,兩浙都推行順利,最後連兩廣也成了,偏偏福建不成。
隻因福建八閩之地,上下各四州,州州風俗不同。官民對立,關係盤根錯節,很難讓各州都滿意。“
”張大哥,你知道的真多。“馬兮彤口中稱讚,”我隻道你是泉州少林寺出身,沒想到連鹽業的事情也知道得這麼清楚。“
張子銓正色道:”鹽課如此重要。若元廷在此事上有所閃失,我等或許有可乘之機。因此,元廷在鹽課上的動向一直有人收集後報知草窗先生。你我路過杭州時,我去拜見他,才知道了這些。“
”有可乘之機......“馬兮彤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怪不得大哥聽到管如輝說私鹽販子的事,就同意和他吃飯了。嗯,那個私鹽販子真有可能造反麼?鹽課那麼高,販私鹽應當富得很才是,他為何要造反呢?“
張子銓想了想說:”自漢代鹽鐵專營以來,私鹽販子屢有造反之事,其中以黃巢為最。他家三代販賣私鹽,但其父以販私鹽太過危險,讓他立誌從學,想舉試為官。
他屢試失敗後,隻得重操舊業,不想一次失手,幾乎喪家身死,這才鋌而走險,開始造反。或許管如輝說的這個鹽販也是如此。“
馬兮彤點點頭。”要是此人勢大,倒可以一用。要是他隻有三五個人,大概也沒用......唉,還是先聽管如輝怎麼說。“
於是,兩人在寧德縣城中尋了間客棧,把行囊放下,然後胡亂轉悠,直到傍晚時分,又回到鹽司附近。正碰見管如輝從鹽場回來,身後還是跟著兩個帶刀的士卒。管如輝當即請張子銓和馬兮彤跟他走。
一行人來到不遠處的雪玉樓,那裡兩層主樓,三層副樓,顯得十分氣派。管如輝顯然是這裡的常客。夥計忙不迭將他們請上二樓的一間雅室。
管如輝讓兩個士卒把住門口。他點完菜,乘著夥計上菜前的功夫,對張子銓拱手道:
”下官已按大人的吩咐,放了昨夜抓到的那個小子。大人還有何吩咐,下官一定照辦。隻求大人高抬貴手,鹽引之事,下官實在吃罪不起......“
張子銓把手一擺。”你先彆說鹽引的事。你白天說有一夥私鹽販子有反狀。“
”啊,這個......“管如輝壓低聲音道,”現下浙東楊鎮龍正在造反,廣東山蠻到處作亂,本地不法之徒也蠢蠢欲動。最近鹽場中流傳兒歌,六月六,福王到,福王一到天下反......“
說到這裡,管如輝煞有其事地看看張子銓。
”這福王又和私鹽販子又何乾係?“張子銓眉頭皺起。
”大人且聽下官慢慢道來。“管如輝眯起眼睛說,”不知大人可知道,前幾年福建出了一樁大事,那便是黃華造反?“
馬兮彤在旁邊頓時心中一動。
她想起五六年前,自己跟著歐南喜在廣東起事時,黃華也在福建造反,當時號稱半個福建都歸了他。
後來兩廣義軍失敗後,自己和張大哥,還有那個大騙子,大混蛋一起乘船離開廣東,也是去福建投靠黃華。
誰知剛入了夥,黃華就被官軍擊敗,自己也隻好和張大哥,還有那個大騙子躲入唐石穀,後來聽說黃華自焚身亡,起義也就此結束。現在管如輝又提起黃華,不知有何用意。
隻聽張子銓點頭道:”黃賊作亂,當時江南半壁為之震動,本官怎會不知?“
”是,是。“管如輝連連點頭,接著神秘地說,”那麼大人可知,黃華有......“
他的話剛到這裡,隻聽雅室外麵兩聲慘叫,跟著門咚一聲被人踢開。幾個蒙麵漢子衝進房中,舉刀就朝管如輝和張子銓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