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理是這個理,隻是事情落在自個頭上,豈能安心?
王夫人嘴唇闔動幾下,小心的說道:“老太太,我是覺著那狐媚子早先進了王府近一年,怕是收買了不少人,這大丫頭一個人嫁進王府,難免勢單力薄的。”
賈母聞言蹙了蹙眉,渾濁的眼睛變的有些淩厲起來,直視著王夫人。
對於王夫人的意思,賈母怎能不懂,不讓大丫頭一個人嫁進王府,那就是要尋人一同嫁進王府,也就是所謂的陪嫁媵侍。
一般而言,陪嫁媵侍的大抵就是貼身丫鬟,這是一般人戶家中的做法,不過豪門大戶之間,陪嫁丫鬟都不需言明,本就是送去為主母分憂。
若是女方有陪嫁媵侍之意,則會在宗族姊妹,甚至於是親姐妹、親侄女之間挑選,以此表示對男方的尊重。
元春所嫁的乃是北靜王府,其屬於高嫁,為顯示對北靜王府的重視,絕不可能會是陪嫁丫鬟,那也就說要從宗族裡挑選,所選之人與元春關係越是親近,那就表明越對男方尊重。
眼下王夫人特意尋賈母商議,其意就是在府裡的幾個姐妹裡選一個了。
王夫人見狀有些心虛的低下頭,麵對婆婆,這是天然的敬畏。
賈母眼神變換,心中思量起來,與北靜王府這門姻親對於賈家實在是過於重要,慎重對待是理所當然,元春隻有在北靜王府站穩了腳步,才能幫襯到賈家,細想一番,其實王夫人的做法並未有錯,甚至於是思慮周到。
歎了一口氣,賈母道:“說的有理,那就讓三丫頭陪著大丫頭一並進王府去吧。”
府裡的幾位姑娘都是在賈母身邊養大的,對各人的性子也都了解,眼下適合陪嫁的就是二丫頭與三丫頭。
但既然是陪嫁媵侍去幫襯,精明強乾的三丫頭不論是身份還是品性都正適合,而二丫頭過於老實,除卻幫著服侍王爺也做不得什麼。
滕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等,對方是王府,也不算委屈三丫頭。
王夫人聞言眼神一亮,笑著應道:“我也是這個意思。”
對於陪嫁的人選,王夫人心中是計較過的。
府裡的幾個姑娘裡麵,二丫頭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若是陪嫁過去,除了服侍王爺,也幫襯不了什麼,與陪嫁丫鬟何異,犯不著大張旗鼓的。
且二丫頭是榮國公府大房,雖與元春是姊妹,但骨肉親近還是差了些。
至於四丫頭是寧國公府那邊的,差的就更遠了,且年歲過小,不到待字閨中之時,並不合適。
反觀三丫頭就不同,她正值豆蔻年華,待字閨中之時,雖然不是王夫人所生,但是與元春是同一父親,天然就有親近,以此也能表現對北靜王府的尊重。
不僅如此,三丫頭素來聰慧靈敏,精明強乾,陪嫁過去,正好能做元春的左右手。
隻是讓王夫人糟心的點就是其生母趙姨娘是個遭人嫌的東西,陪嫁媵侍雖然聽著似乎不怎麼樣,頗有些當做彩頭一般,但那是王府,對於庶出身份的女兒家們也是天大的好事。
隻怕趙姨娘這個騷蹄子因此驕狂了去,在自個麵前上竄亂跳的惡心人。
為此,王夫人心中甚至有讓二丫頭陪嫁的打算,畢竟二丫頭雖然老實無能,但好在陪嫁過去會乖乖聽話,幫著元春栓住王爺的心。
隻是三丫頭素來在其麵前孝順、懂事、知恩圖報的,且又是個討喜,頗得王夫人的喜愛,有時候她也心疼三丫頭攤上那麼一個不知好歹的生母。
思來想去,王夫人還是挑了三丫頭,隻是府裡姑娘的親事,這都需要賈母點頭,故而即便王夫人是三丫頭的嫡母,亦需征求賈母的同意。
眼下見賈母應了,其他的她便能做主。
賈母瞧了瞧王夫人,頷首道:“你是大丫頭的母親,自個看著辦吧!”
既然定下了,剩下的就由王夫人這個生母去辦,也算是給未來郡王嶽母一些情麵。
王夫人聞言嘴角含笑,自打大丫頭蒙聖上賜婚北靜郡王,賈母對她的態度就親和不少,若不是如此,她也不會說這麼多。
應了一聲,王夫人也不便多待,起身請安便告退了,這接下來,她可得去尋三丫頭念叨念叨去了。
ps:陪嫁媵侍的人選,作者在迎春以及探春之間考慮很久,覺著更為合情合理的還是探春,所以先把探春收下,而且迎春還有劇情可發展,探春就不好設計了,大家不喜勿噴。
另外賈元春是沒有乳名的,作者猶豫要不要取一個,取什麼比較好?大家可以給點意見,讓作者決定要不要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