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去前,蘇清妤停住腳步,再次開口。
“人與人之間,就算是親人也都是有來有往的。母親付出的多,我便回報的多。父親沒付出那麼多,也彆要求我,我送這一車年禮已經不少了。”
“這就好比種莊稼,你不鋤草,不澆水。等到秋天抱怨收成不好,這不是不講道理麼?”
說完也不等蘇家眾人做出反應,她便抬腳走了出去。
從鬆鶴堂出去後,蘇清妤去清音苑見了三夫人海氏。
進門的時候,海氏正坐在窗下做針線,像是在做護膝。
見蘇清妤來了,她放下手裡的東西,親自起身迎了蘇清妤進來。
見過禮坐下後,蘇清妤從懷裡掏出一遝銀票,塞到了海氏手裡。
“三嬸,這是三千兩銀票。過年花銷大,三嬸拿著吧。”
海氏性子溫婉,出身清貴人家,極重規矩禮儀。
連忙推脫,“這怎麼行,我不能再要你的銀子了,這半年你沒少貼補我們。”
蘇清妤把海氏推過來的銀票,再次塞到她手裡。
“三嬸就彆跟我客氣了,我成家了,理應孝順三叔三嬸。”
“三叔在府裡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府裡不僅沒給他幫助,還要拿他的俸祿銀子。三嬸手裡有點傍身的銀子,也能少讓弟妹們受點委屈。”
海氏頓時紅了眼眶,蘇清妤算是說到了她心坎上。她自己怎麼受欺負都行,卻看不得孩子們受委屈。
這小半年,家裡的銀子都搭給了侯府。眼看著過年了,女兒連件新頭飾都沒打。過年的衣裳是府裡做的,料子比往常穿的也差了不少。
蘇承荀是庶出不受寵,成親的時候聘禮便給的少。她們海家清貴,也隻是有個好名聲,嫁妝自然也不多。
這麼多年一家四口在蘇州生活,她也算勤儉持家,攢下了點家當。
可才回京半年多,便已經見底了。
蘇承荀每每說到此,都心生愧疚,覺得對不起夫人。海氏不忍心看他忙於公務,還要操心家裡。所以受了什麼委屈,也都不說。
沒想到這些都被這個侄女看透了,還一次次給她送銀子。
蘇清妤出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