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離鎮口不遠的小廟內,季玄打好了地鋪,打算在這裡過夜。
地鋪他準備得頗為細致,因為他預感自己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不太可能找到比這更好的落腳地。
下午離開集市後,季玄在途徑各類店鋪、客棧、酒樓時,都前去詢問過是否缺人,並表示自己什麼活兒都可以做。儘管店家、掌櫃們紛紛表示不缺,但季玄還是能感覺到他們話中的委婉。
畢竟自己是個瘸子,來曆也並不明朗,任誰都不會輕易地招過來做事。
好在季玄習慣了碰壁。
從他年幼時瘸腿到現在,這樣的事情已經經曆了不計其數。也隻有被師父石萬鈞收留的多年裡,隱居在青牛山上才算是脫離了總是奔波,總是被人審視的日子。
入睡之前,季玄先重新數了數自己所剩的盤纏。
其實剩多少錢,對一直節儉的季玄來說再清楚不過,他這麼做無非是因為眼下無事可做,得解解悶兒。
還有五十多文。
頂多再買幾個燒餅吃,到時候就真的是兜兒比臉乾淨了。
萬幸住的問題解決了,吃的方麵季玄也尋到了些辦法。
比如今晚的晚飯,就是他花了將近一個時辰,在小沙河裡抓到的數條馬口魚。這種魚味道鮮美、肉質厚實,魚刺小而軟,烤著吃味道也是不錯。
不知是不是地域緣故,季玄在青牛山的時候也在溪流裡抓過馬口魚,但那邊的馬口魚頂多一兩重,小沙河的反倒隨隨便便就是半斤左右,甚至還有一條目測一斤往上的,隻是礙於腿腳不便最終沒有抓到。
另外在抓魚時,季玄還碰到了幾個孩童在河邊嬉戲。
這些孩童見著季玄抓起馬口魚,紛紛稱之為桃花魚。再一細問,這才得知桃花鎮本地人都稱馬口魚為桃花魚。
據孩童說,每當鎮子邊的桃花盛開時,小沙河裡的這種魚就會出奇的多。不止如此,這種魚在河裡成群活動時,常常會在水中擺出類似於桃花盛開的樣子,故而得名。
聽罷,季玄也興致滿滿地告訴孩童們,在臨州,因為這種魚的嘴巴像馬,所以普遍地被稱為馬口魚。
孩童們相互附和,堅稱叫桃花魚才對。
季玄沒有爭執,笑著認同了這魚名為桃花,將這視為融入桃花鎮的第一步。
總而言之,這段時間桃花正在盛開,小沙河裡的桃花魚隨處可見。靠著抓魚、小廟,季玄覺著自己暫時無須擔心吃住的問題。
而在這一段時間裡找到真正可以謀生的事情應當不算太難。
季玄自知自己沒有什麼特長,但二十七載的人生中,他吃過很多苦。
從結識師父石萬鈞之前的輾轉流浪、食不果腹,到在青牛山上定居,端茶倒水劈柴做飯,無微不至地照顧師父、師弟的起居。
生活帶給季玄的苦難,他都從容地接了下來。
如今隻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住,需要多些時日適應,又算得了什麼呢?
躺下的季玄心情依舊平靜,沒有生出絲毫波瀾。
在最後的入睡前,他扭頭瞥了眼就放在身側的那把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