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製施行了數千年,已經深入人心。即便陛下拆分了它的權力,也很容易變成權臣。”
“所以我以為,不但不應該恢複丞相製,剩下的議政權也不應該交到一個人手裡,最好設置一個機構。”
朱元璋大生知己之感,他設置四輔官的目的就是為此。
“你倒是和咱想到一塊去了,咱設置四輔官就是為此,隻是用起來並不順手啊。”
陳景恪還是穿越後,才知道明朝曾經存在過四輔官製度。
以四季為名,每個月輪流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
然而,四輔官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權力自然而然的開始膨脹,很快就會變成新的丞相。
為了杜絕這種問題,朱元璋讓四輔官按月輪流值班。
乾一個月休三個月,隨時都有被替換的可能,這下看你們還怎麼攬權。
這個設置,陳景恪已經無力吐槽,但凡多用用腦子都知道執行不下去。
很簡單,四輔官按春夏秋冬分為四批人,工作一個月休息三個月。
一批人剛熟悉工作,就被替換休息三個月。
這必然會造成兩個惡果。
其一,四輔官對手頭的工作永遠是陌生的,處理事情的效率非常低。
其二,政策延續性比較差。
一個官員負責的事情還沒結束,就被替換走了。
接替他的人,大概率是問都懶得問,這件事情就等於是無人過問了。
長年累月下去,不出問題才見鬼。
朱元璋產生廢除四輔官的想法,也是察覺到了這個問題。
陳景恪更是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可以這麼說,朱元璋的四輔官並沒有解決核心問題。
宰相門前七品官,皇帝周圍的人天然擁有權力,這是無法避免的。
不讓他們擁有權力是不可能的,真正應該做的,是限製他們的權力。
這一點明朝後來的內閣製度就做的比較好。
內閣製,可以說是封建王朝最先進的政治製度了。
陳景恪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能超越古人,想到比內閣製更完美的製度。
所以他最終的解決辦法,也是抄襲內閣製。
至於朱元璋聽不聽,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小子研究過陛下的四輔官製度……”
陳景恪就將四輔官製度的優缺點,以及進行不去的原因,詳細的講了一遍。
朱元璋並沒有生氣,反而不停的沉思點頭。
同時對陳景恪的態度也完全扭轉了過來,能想到這些,已經超過了朝堂大多數人。
難怪他狂,確實有狂的資本。
不,他這已經不是狂了,而是自信。
“在陛下四輔官的基礎上,小子有了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將四輔官的優劣剖析一遍之後,陳景恪就順勢提出了內閣製度:
“可以設置一個機構,比如叫內閣……”
“內閣學士人選,由陛下自行遴選,無需經群臣商議……”
“內閣學士沒有品級,沒有具體職務,他們的職責就是協助陛下處理政務……”
朱元璋畢竟是皇帝,政治敏感度接近滿分的存在。
當他聽到‘自行遴選’、‘無品級’、‘無職務’這幾個詞的時候,就已經明白這項製度的精髓所在。
但陳景恪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忍不住擊案叫好。
“若是讓太子殿下統領內閣,既可以鍛煉殿下的能力,又可限製內閣學士以權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