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教的?
朱元璋將錦衣衛的調查報告說了一遍:“我讓錦衣衛調查過,他自幼就異於常人。”
“據說幼時不哭不鬨,隻有餓了和拉了才會喊兩聲……”
“十個月時就會說話,兩歲跟著其父陳遠啟蒙,啟蒙所用的書籍就是家傳醫書。”
“三歲時就能將醫書倒背如流,且能提筆寫字。”
“陳遠是個藏不住事的人,自家兒子如此聰慧,就時不時的向四鄰炫耀。”
“有時給病人診治,還將陳景恪帶在身邊,美其名曰言傳身教,所以周圍鄰居都知道此事。”
“五歲時去蒙學讀書,不過據教書先生和同窗所言,他表現平平。”
馬秀英疑惑的道:“表現平平?”
這個轉折也太突然了吧?上一刻還是神童,下一刻怎麼就泯然眾人了?
傷仲永傷的也太快了吧?
朱元璋想了一下道:“也不能說表現平平,比大多數同窗要強,但並不是特彆突出。”
“平日裡也很沉默,極少和同窗打鬨。錦衣衛問了許多人,都是如此說。”
“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酷愛讀書,時常問先生借書看,且不論什麼書都看。”
“因為他成績尚可,加之陳遠縱容,先生也就聽之任之。”
“當他將一家學堂的書全部看一遍,就會奉上一份豐厚的束脩,然後轉學去下一家。”
“從五歲到七歲,他換了八家學堂。”
“然後就告訴其父陳遠不想讀書了,要學習醫術,然後再次展現出不凡天賦。”
“……八歲時就能獨立為人診治,很多時候陳遠遇到疑難雜症,都需要他指點。”
“他好讀書的習慣依然沒改,不過很少自己買書,多是問人借閱。”
“十歲時突然決定寫醫書,就變得深居簡出極少露麵。”
馬秀英不敢置信的道:“你是說,他沒有老師,這一切都是自學?”
朱元璋讚歎道:“我換了好幾批人去查,得到的結果都大同小異。”
“當時他並未展現出彆的才能,隻有一身高超的醫術。”
“我也沒有太過驚訝,隻以為他有醫術方麵的天賦。”
“今日才知道,他的天賦是多麼的妖孽。”
馬秀英若有所思的道:“以前他的能力都體現在醫術上,在學堂表現不突出,大家會認為他並無做學問的天賦。”
朱元璋點頭道:“確實如此,錦衣衛調查,周圍的鄰居皆是這般認為。”
“尤其是他回家學醫之後進步神速,大家更是認為如此。”
馬秀英說道:“但今日他展露出來的見識,說明他的天賦不隻限於醫術。那麼在學館表現一般,就是為了藏拙。”
“一個五歲的孩子就懂得藏拙,此等心性著實驚人。”
朱元璋愣了一下,顯然從未從這方麵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仔細想想還真就是如此,小孩子最喜炫耀,他竟然能忍的住一點都不露。
於是也忍不住展開聯想:
“他五歲之前表現的那麼聰明,是太年幼不懂事。待略微懂事起,就開始藏拙。”
“其父陳遠我見過,是個喜歡張揚的人,不會教他藏拙。”
“其母並無多少見識,更不會教他這些。也就是說,藏拙是他自己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