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自古以來(2 / 2)

“秦朝時期徐福率尋仙艦隊抵達東瀛,始有倭國。”

陳景恪的著眼點不隻是亞洲,連美洲和澳洲都進行了布局。

比如還有一些商人逃到了更北方,從此失去了聯係。

這裡就是為將來登陸美洲做準備,印第安人就是商人後裔。

澳洲那邊是俚僚人沿著南洋諸島,一點點遷徙過去的。

陳景恪可不是一味瞎編,他深知七分真三分假的原理,編的東西都有真實史書做參考。

比如《史記》,簡直就是最佳的參考資料。

司馬遷不僅稱華夏人為炎黃子孫,也將西南夷、匈奴、朝鮮說成是炎黃子孫。

‘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這可是史記中的原文,隻需略微改動幾個字,就能將整個亞洲都變成華夏子民。

誰要是反對就去找司馬遷爭辯,彆找我。

關於永嘉之亂,他給出的評價是:禍起蕭牆,支脈欲主乾坤。

對朱元璋最重視的元朝,他給出定性為:庶出而主天下。

並盛讚朱元璋驅逐蒙元建立大明是:主脈重掌天地,社稷重歸正統。

對此,朱元璋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你元朝就是小娘養的支脈,咱大明才是華夏正朔。

陳景恪知道自己的這套邏輯有很多漏洞。

可那又怎麼樣?

隻要老朱認可,隻要百姓願意相信就可以了。

等到以後考古學發展起來,可以用科學手段證實這本書是杜撰的,也已經沒啥用了。

民族融合早已經完成,難道還能再人為分開不成?

說到這裡,朱元璋三人已經徹底清楚了陳景恪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這本《華夏簡史》的特點很突出。

強化大明的正統地位。

不論是黃帝紀元,還是華夏主支脈,都有這個效果。

至於那些虛構的內容。

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不會反對這種七真三假的玩法。

更何況,在沒有人比統治階級,更懂的如何寫史書。

給對手頭上扣屎盆子,往自己臉上貼金。

顛倒黑白美化自己的某些黑點,實在掩蓋不過去了,還可以用春秋筆法。

這都是慣用手法。

隻要好用有用,真相有時候並不那麼重要。

陳景恪一隻在觀察三人的表情,自然也能看出,他們已經被說動。

心中升起無限喜悅,說話的聲音都提高了幾分:

“陛下,若此書寫成並傳遍天下,大明將成為真正的天下之主。”

“屆時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一句‘自古以來’,就可以成為真理。”

朱雄英激動的雙拳緊握,差點跳起來高呼。

就連朱標都被話語裡的豪情感染,露出興奮之意。

朱元璋和馬秀英就淡定的多了,但臉上也帶著欣喜和向往。

“你小子就會給咱畫大餅,不過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

“咱大明可不就是天地正統嗎,天下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天下,四夷自古以來就是咱華夏子民。”

“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可不能再咱手中丟了。”

“否則九泉之下,咱哪還有臉見列祖列宗。”

陳景恪說道:“陛下英明,大明必將在陛下的帶領下,開創遠超曆代的輝煌盛世。”

朱元璋嘴角上揚:“彆拍馬屁,咱早就說了,咱不吃這一套。”

之後四人又繼續討論《華夏簡史》該怎麼寫,當了半天聽眾的朱雄英,終於忍不住發表了許多看法。

不少看法都頗有可取之處,引得眾人一致稱讚。

陳景恪心中對四人做了對比,朱元璋是最務實的,關注點全在大明正統上麵,彆的一概不關心。

他想要四夷統治的合法性,也隻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戰爭。

馬秀英和朱標要好一點,除了大明正統,對天朝上國的榮譽也同樣很重視。

朱雄英雖然年幼,卻是四人中雄心最大,也是最關注文化傳播的。

當然,這和他們的出身所受教育有關。

朱元璋出身太低,後來起家了開始讀書,眼界已經受到了很大的限製。

這並不是在貶低他,相反,以這樣的出身還能奪得天下,他的能力絕對是曆史前幾名。

但不可否認的是,出身確實也限製了他的很多看法。

馬秀英出身好了許多,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朱標更彆提了,出生時朱元璋已經是一方豪雄,又有母親教導。

眼界自然又不一樣。

但他是傳統儒家教育出來的弟子,眼界依然受限。

朱雄英出生就是天潢貴胄,又有陳景恪在一旁引導。

眼界反而比父祖更高,追求也更大。

不過他現在還是太年幼,思想也不成熟,還需要時間去成長。

眼見眾人聊的都很高興,陳景恪趁機說道:

“陛下,若想讓四夷認可華夏支脈的身份,朝廷的一條律法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朱元璋想了一下,說道:“你說的可是大明子民與異族番邦之人成婚,需上報衙門是吧?”

大明有個製度,漢夷通婚要上報衙門,獲得許可才行。

否則就是野合。

這條政策可以說嚴重阻礙了民族融合,必須要取消。

陳景恪說道:“是的,既然自古皆為一家,為何大明要區彆對待呢。”

朱標疑惑的道:“雖然祖上是一家,現在畢竟已經分家了,區彆對待也無不可吧?”

陳景恪搖頭道:“作為宗主國,若是強調身份差異,隻會讓四夷對我們產生隔閡。”

“若想讓四夷心服口服,就要做到一視同仁。”

“非但如此,我認為大明的戶籍上,也應該取消類似的標識。”

“大明的子民就是大明的子民,不分漢夷。”

朱標若有所思的頷首道:“有道理。”

朱元璋眉頭微皺,顯然有些不認同這個觀點。

正準備開口反對,卻聽朱雄英先說道:

“景恪說的好,大明乃宗主國,就要拿出宗主國的氣度來。”

“將心比心,若有人以身份區彆對待我,我也無法將其視作同類。”

朱元璋頓時將到嘴邊的話咽回肚子:

“說的對,還是咱乖孫大氣,將來必為一代明君。”

在他看來這條改不改都沒區彆,方才之所以反對,也隻是不想朝令夕改。

現在既然乖孫都讚同了,那就改了吧。

又聊了一會兒,外麵天色已經黑了下來,眾人才各自散去。

等他們都走了,朱元璋問馬秀英道:

“妹子,陳景恪這個人,你怎麼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