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並不知道,朱標竟然產生了讓他當駙馬的想法,否則絕對嚇的睡不著。
不過還好,朱元璋心裡還是有數的,並沒有同意朱標的意見。
時間緩緩流逝,很快就到了十月底,離科舉開考隻剩下幾天時間。
一股緊張的氛圍蔓延開來。
讀書人臉上在沒有了之前的輕鬆,也很少再有人聚在一起指點江山。
然而就在此時,朱元璋來了一個大動作。
新任吏部尚書李信,呈送一份多達七千人的名單。
彆誤會,這不是死亡名單,而是吏部統計的在野人才簡曆。
不過,以洪武朝官吏的危險性而言,這也約等於是死亡名單了。
陳景恪偶然看到這一大堆簡曆,那叫一個無語。
不是說好的,洪武朝的官狗都不當的嗎?
怎麼這麼多狗都不如的東西?
吐槽歸吐槽,對朱元璋的手段,他再次感到佩服。
之前他還在想,光清理地方大戶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朝廷現在的問題是,缺少足夠的地方官吏,才給了大戶攫取權利的機會。
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隻有將缺口補上。
可一時間上哪弄那麼多合格官吏去?
光靠科舉選官,哪怕一年舉辦一次,二十年也填不滿空缺。
恩蔭倒是能可以。
可恩蔭官靠著父輩關係更容易結黨,數量太多隱患更大。
陳景恪也一直在想,到底該怎麼解決。
現在他終於知道了。
同時也更清楚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永遠都不缺想當官的人。
不過想想也正常,大明六千多萬人口,哪怕識字率隻有百分之一,都有六十多萬人。
這些人裡麵挑選幾千個能當官的,並不困難。
其實陳景恪不知道的是,自從宋朝私人書院興起,古代的識字率就逐年攀升。
宋朝約莫在百分之八左右,明朝的識字率在百分之十左右。
六千多萬總人口,就有六百多萬人識字,大明還真就不缺官吏。
這麼多份簡曆,朱元璋自然不可能一個個挑選。
他采用了科舉的名額分配製度,按照地區來挑選。
儘量做到每個布政司,每個府縣都有人員被選中。
最後挑選出了四千九百人,分彆授予官職。
這些人除了極少數被直接任命為主官,大多數都是次官。
精髓的地方來了,主官空缺,次官主政的情況下,哪個次官不想著再進一步?
否則,哪天空降一個主官過來,他就會被打回原形。
一旦嘗過權利的滋味,自然沒人願意放棄。
想轉正,就要拿出成績。
在當前的局勢下,如何才能儘快出成績?
配合朝廷打擊腐敗,打擊為富不仁的地方大戶。
想通了這些,陳景恪不得不再次發出那句感歎:
老朱果然不愧是靠一個碗得天下的人啊。
而一次性任命如此多的官吏,也徹底點燃了所有讀書人。
朝廷官吏缺口如此大,我們的機會就來了啊。
不過朝廷可沒空顧慮他們的想法,因為馬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魏國公徐達回朝述職。
徐達,當之無愧的開國功勳第一人,他還朝絕對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