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陽謀(2 / 2)

是李成桂乾的,他兵強馬壯還掌握著財權,想趁亂造反。

水一下子就渾濁了起來。

雖然這兩種可能性很小,可也不能排除啊。

尤其是傾向於大明的讀書人和文官集團,開始拿著這兩條謠言,來為大明辯解。

這一下水就更渾了。

本來李成桂正在一邊看笑話,心裡還嘲笑大明手段太低劣了。

然而吃瓜吃到自己頭上,他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他知道,這肯定是大明乾的,為了報複自己,可那又如何?

沒有證據,他能怎麼辦?

最關鍵的是,就算有證據又能如何?

這就是赤裸裸的陽謀,賭你李成桂不敢投降北元。

而李成桂心裡很清楚,他確實不敢。

納哈出是絕對擋不住大明軍隊的,即便加上高麗也不行。

等大明打敗納哈出,反手就能將他們給收拾了。

抵擋?

效仿淵蓋蘇文?

彆鬨了,淵蓋蘇文雖然殺了高建武,但麵對大唐時高句麗全國上下一心。

安市城城主和淵蓋蘇文是死敵,都能放下仇怨攜手抵抗。

再看看高麗內部,大明使節團一來,讀書人和文官群體和見了親爹一樣。

真要打起來,這些人到底是支持誰,還兩說呢。

拿什麼反抗?

這個道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

就連高麗王那個蠢貨也明白,所以他儘管很親近北元,也不敢徹底得罪大明。

此時李成桂才真正明白,自己這個高麗權臣,在大明麵前確實沒有當地頭蛇的資格。

至少現在沒有。

認清了現實,他立即就做出了選擇,私下求見大明天使。

這次來見他的依然是傅安。

隻不過這次傅安的態度和上次截然不同,對他非常客氣,言必稱將軍。

對他的戰績表示肯定,還直言陛下對他也甚為欣賞,並且還拿出了朱元璋賞賜的一把佩劍。

“此乃陛下當年征戰天下時所配,特贈與將軍,希望將軍能明白陛下的心意。”

李成桂自然知道對方在收買自己,可是他依然難以抑製心中的狂喜。

大明天子是很看重自己的,還賜下佩劍。

這可是佩劍,代表的意義太大了,他心中難免浮想聯翩。

“天使請放心,某絕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隻要某還在一天,就決不允許高麗與大明為敵。”

傅安欣喜的道:“如此便好,我一定會將將軍的拳拳忠心,告訴陛下。”

於是李成桂帶著歡欣離開了,隨後就下令嚴密監視北元使節的動向,並保護好大明的使節。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前腳剛走,就有人將此事彙報給了高麗王。

高麗王本來並沒有懷疑李成桂,畢竟他也不是真蠢,這麼淺顯的離間計豈能看不懂。

就算他看不懂,北元的人也會提醒他的。

然而,現在情況變了。

謠言是不是李成桂散布的已經不重要了。

他和大明私下有協議,這才是最重要的。

肯定是大明得不到我的回應,就準備勾結李成桂造反啊。

至於證據?

李成桂自己送上了一記助攻。

得到朱元璋的佩劍,李成桂自然很激動,時不時就拿出來看一看。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此事自然很快就傳入高麗王的耳朵。

這下還有啥好說的?

高麗王急了,緊急召見大明使節,重申高麗的中立立場。

然後又私下會見北元使節,向他們求助。

北元使節自然很高興,直言可以幫忙將李成桂和大明使節一起殺了。

然而高麗王優柔寡斷的性格,在關鍵時刻再次拖了後腿。

他依然不敢撕破臉。

李成桂掌握高麗軍權,自身又擔任財政大臣。

大明得到了文官集團和讀書人的支持。

真要鬥起來,沒有勝算。

而且就算打贏了又能如何?如何抵擋大明的天軍?

北元人那叫一個著急,就想暗中推一把,派人去刺殺大明使節。

到時候高麗王就算不想反抗大明都不行。

然而此時的他們,已經處在李成桂的監視之下,還沒等出手就被控製起來驅趕出國了。

這反而愈加證明了,大明和李成桂勾結在一起。

但高麗王慫了,非但沒有下定決心反抗大明。

反而再次接見了大明使臣,表示高麗自古就是中原藩屬。

還把《華夏簡史》拿出來,重申兩國的藩屬關係。

大明使節自然給予了讚賞,然後就順勢提出,讓高麗和北元徹底斷絕關係。

高麗王自然不肯,搪塞了過去。

李成桂也不蠢,自然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和高麗王決裂。

但自認為已經獲得大明支持的他,非但沒有擔心,反而竊喜不已。

私下廣結黨羽,準備實際成熟就起兵造反。

本來他以為大明會直接支持他奪權,但大明使節始終不開口,不過他也不在意。

開不開口都一樣。

隻要大明打敗納哈出奪回遼東,他這邊立即就行動奪權。

然後請求大明冊封。

其實這也是他最初的計劃。

當時他還有些擔心,大明會不會不支持他當王。

現在這種擔心完全消失了。

天子都賜下佩劍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接下來幾個月,事情反而平緩了下來。

大明的使臣不再逼迫高麗王表態,使節團成員整日與高麗讀書人交流學問。

各種謠言也消失了……

不,高麗王非先王親生這個消息,依然在私下流傳。

隻不過這一次不是大明再傳,而是李成桂的手筆。

隻不過他做的更加隱晦,沒有鬨出太大的動靜。

而大明國內,也正厲兵秣馬,囤積軍需物資,等待著來年開春出兵。

一舉拿下遼東和高麗。

潭王朱梓,本應在今年就藩。

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朱元璋將其就藩的時間押後了。

並令其繼續在鳳陽練兵,還專門派了一文一武兩個老師。

教導他如何用兵,如何保境安民。

彆人不知道朱元璋的打算,隻以為朱梓是被同母兄長齊王朱榑牽連,才沒有就藩。

還有不少大臣為此上奏。

但知道真相的人都明白,朱梓並不是被牽連,而是有更大的用處。

陳景恪有些摸不清朱元璋的想法,直接找到他,說道:

“陛下,您真的準備讓潭王在高麗建製立國嗎?”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