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氣運(2 / 2)

朱元璋疑惑的道:“戰國末期?是哪個國家,為何我從未聽說過。”

陳景恪說道:“您肯定聽說過,就是趙國。”

朱元璋驚訝的道:“趙國不是被王翦率軍攻滅的嗎?”

陳景恪說道:“最終的結果確實如此,但過程卻值得推敲。”

“2466年(黃帝曆)趙國遭遇地龍翻身(地震),從保定到大同之間,四百餘裡範圍都遭了災。”

“被震出的地縫,最寬處達到了一百四十餘步。”

“災情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467年趙國又遭遇了波及全國的大旱。”

“再加上連年戰亂,趙國已經山窮水儘。”

“史書記載,歲大饑,人相食。”

“走投無路的趙國百姓,對於自己的國家也已經沒有了任何期望。”

“他們隻想有一個國家能接受他們,即便是生死大敵的秦國也無所謂。”

“這種事情在之前發生過很多次,趙國百姓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所以,趙國除了少數主戰派,從上到下都不想再打了。”

“李牧的死,表麵看是郭開自毀長城,然而又何嘗不是集體意誌的結果。”

“等李牧這個主戰派一死,隻過了一年趙國就沒了。”

“可惜的是,秦國當時雄心勃勃,意圖覆滅六國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自然不願意拿出寶貴的糧食,去救濟趙國那數百萬災民。”

說到這裡,陳景恪已經不忍心再往下講了。

戰亂年代,數百萬災民,將人類創造的所有詞彙都拿出來,也不足以描寫那種悲慘。

平息了一下情緒,他才繼續說道:“痛恨秦國的又何止是楚國人,趙國人對秦國的恨更加強烈。”

“正是因為這種種,才有了陳勝吳廣一聲呐喊,天下雲集響應。”

“秦,死得其所。”

朱元璋和朱標都感受到了他的悲痛,沉默了下來。

朱雄英畢竟年輕,沒有那麼多感觸,他更多的是質疑:

“這東西史書上也沒寫啊,你是怎麼知道的?”

陳景恪擠出一絲笑容,說道:“一種猜測罷了,是不是真的如此已經無人知曉了。”

“但不管真實原因是否如此,秦國滅亡趙國之後,都應該擔負起救濟災民的責任。”

“可他們並沒有……那可是數百萬人啊。”

朱雄英不說話了。

戰國末期,征戰數百年秦國也不富裕。

救濟了這數百萬災民,就沒有糧食再對他國發動戰爭了。

這是秦國上下都不願意見到的局麵,無視這些災民,繼續征伐彆國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於是,三年後滅魏,再兩年後滅楚,再一年後滅燕,再一年後滅齊。

至此亂世終結,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在皚皚白骨之上建立了起來。

如果始皇帝能休養生息……可惜沒有如果。

曆史總是充滿了遺憾。

過了許久,朱元璋忽然說道:“最開始的時候,在你眼裡咱是不是和始皇帝一樣無情。”

陳景恪沒有說話,但這時候不說話就代表了一切。

朱元璋也沒指望他回答,自顧自說道:

“伱曾經和雄英說過,咱就是地主思想……”

“咱知道你是和他說笑,但現在回頭看看,咱確實是這般想的,也是這般做的。”

陳景恪終於開口說道:“陛下能說出這番話,就已經是一位合格的天子了。”

朱元璋咧嘴無聲的笑了笑,道:“有時候咱就在想,你就是真正的應命賢臣。”

“是老天派來教咱怎麼當天子的。”

陳景恪笑道:“那陛下、殿下和太孫就是真正的天命之主,否則也不會聽我這個應命賢臣嘮叨個沒完。”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這話咱喜歡聽。咱就是天命之君,你就是應命之臣。”

“咱們君臣相諧,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

朱雄英適時插話說道:“這個時代,就叫帝國時代。”

方才的壓抑氣氛一掃而空,眾人的心情都好轉了起來。

又閒聊了幾句,朱元璋催促道:“繼續說方才的話題,然後呢?”

陳景恪重新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說兩漢。”

“兩漢雖然有四百餘年國祚,但實際上這就是兩個朝代。”

“西漢自王莽篡權就已經滅亡了,光武帝是自己白手起家,重新建立了一個國家。”

“隻不過他是劉氏後裔,建立的國家沿用了漢這個國號,所以大家才將其視為同一個朝代。”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漢朝的國祚其實也隻有兩百多年。”

“和佛道氣運什麼的,並無什麼關係。”

兩漢不是一個朝代,這個理論不是現代才有的,古代就已經是很普遍的一種觀點。

所以朱元璋、朱標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解釋過這一點之後,陳景恪才繼續說道:

“現在我們將話題回到最初。”

“方才我們說了先秦的情況,夏商周將權力下放給諸侯國,也將問題和矛盾下移了。”

“諸侯國不論怎麼亂,都隻能局限在一地,無法波及更大範圍。”

“秦朝大一統采取郡縣製,權力儘歸中央,責任和矛盾也全部都集中在了一起。”

“很多原本局限於地方的矛盾,變成了係統性的矛盾。”

“形象一點說,封建製就像是一個個單獨的圓。”

“單個圓裡麵發生的事情,和彆的圓關係不大。”

“單個圓內部出問題維持不下去崩潰了,對周圍的圓影響也不大。”

“更無法影響到作為宗主國的夏商周。”

“所以,夏商周國祚綿長。”

“而大一統王朝,所有的圓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整體。”

“某一個圓出了問題,必然會波及到其它的圓。”

“如果出問題的圓多了,就會造成係統性動蕩乃至崩潰。”

“比如貪腐,封建製時期,權貴官僚再怎麼貪也隻能在自己的國家貪。”

“可是大一統王朝,很可能會演變成全國性貪腐集團。”

朱元璋馬上就想到了趙瑁案,這就是最典型的係統性貪腐問題了。

“土地兼並,被視為王朝覆滅的第一大原因。”

“在封建製時期,權貴再怎麼兼並土地,那也隻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進行。”

“跑到彆的國家去搞兼並,那就是嫌活的太長了。”

“大一統王朝的土地兼並,也同樣是全國性的。”

“再比如,某地發生了饑荒,如果朝廷不能及時救濟,災民就會逃到彆的地方去求生。”

“有人造反,也不會在局限於當地,而是全國四處流竄。”

“不論是流民還是流匪,都會對所過之處造成危害。”

“如果朝廷無法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導致全國大亂,最終王朝覆滅。”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矛盾下移,係統性矛盾,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答案。”

朱標也連連點頭,關於這個問題,已經有無數人討論過。

也有無數人去解析,試圖找到真正答案。

這也是複古派最大的依據,夏商周國祚長,複古自然是好的。

可你要問他們夏商周為什麼國祚長,要麼回答不出來,要麼答案五花八門。

今天終於有了一個完全不同,但聽起來卻非常靠譜的答案。

但還有一個人非常不滿,那就是朱雄英。

“按照這個理論,國祚長短和佛道兩家沒有任何關係啊。”

“方才你為何還要說,和他們有一定關係呢?”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