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明年夏稅開征還未完成分拆的,咱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階梯性收稅。”
“這麼一想,咱反倒希望他們不要分拆了。”
對於他的惡趣味,大家就當沒看到。
都忙得團團轉,誰有空陪他鬨啊。
陳景恪自己也是忙的腳不沾地。
除了參與各種政策的製定,他還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改革計劃。
上輩子他隻是個普通醫生,穿越後靠著超前的知識勉強站穩了腳跟。
然後通過惡補知識,總算是勉強能應付當前的各種事務了。
但對於如何打造一個時代,他依然沒有成熟的想法。
最開始他以為,進行製度變革,發展生產力、建工廠、搞工業化就能成功。
隨著對政治的了解越來越深,他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構建新時代,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然後他就迷茫了。
他知道自己的變革有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在哪。
直到司法獨立失敗,才讓他陡然明白過來。
他的變革缺了最重要的東西,思想。
為什麼司法獨立會失敗?
因為當前的道德標準是儒家思想確立的,而律法又是根據道德標準來製定的。
說白了,此時國家運轉的底層邏輯,是儒家思想提供的。
不改變這一點,司法就永遠無法獨立。
至於用工業化倒逼儒家變革,這個計劃也很難實現。
工業化不是建工廠那麼簡單。
前世直到二十一世紀,依然有很多國家,停留在工業化的門檻之外,就是最好的證明。
工業化,需要相應的思想做指引才能完成。
如果將工業化比作是一台電腦,工廠是電腦的硬件,思想就是軟件。
沒有思想的工業化,就像是沒有軟件的電腦,就是一塊電子垃圾。
指望一塊電子垃圾倒逼儒家進步,多少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了。
同理,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一個偉大的思想做動力驅動。
否則,往往會人亡政息。
隻有用思想武裝起來的集團,才能自發運轉,不因人而變。
也隻有偉大的思想,才能構建出一個偉大的帝國。
否則,他所謂的帝國時代,永遠都無法實現。
最多重走一遍英國的殖民道路。
明白了這一點,他終於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了。
不,準確的說,他終於摸到了門檻。
可門後的道路是什麼樣子的,又該如何走,暫時還沒有頭緒。
說的直白點,他不知道那個偉大的思想該如何構建。
現在他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
太陽的思想自然偉大,可不適應這個時代。
直接照搬,後果是毀滅性的。
要構建符合時代的偉大思想,就必須先了解這個時代。
同時還要專研諸子百家的思想,以求從中汲取到養分。
不過他有個彆人都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作為穿越者,他能跳出時代看問題。
更何況,他腦海裡已經有一個偉大思想做參考。
更容易找到適合的道路。
但也隻是相對其他人來說更容易,真正想要做到這一步,非常難。
除此之外,李善長也經常來找他討論‘法治’。
自從聽到法治這個概念,李善長就好像是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門,每天都有無數的新想法冒出。
在他看來,最能理解自己想法的,自然就是陳景恪。
所以,每當有了新的靈感,都會找他來討論。
陳景恪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讓他自己完善法治思想,是很難的。
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那個時間。
李善長是這個時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能根據法家思想,完善法治概念。
那可就太好了。
為什麼一定要用法家思想,來完善法治概念呢?
很簡單,尊古習俗。
憑空出現的新思想,是很難被人接受的。
在前人的思想上推陳出新,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於李善長熱衷此事的原因,自然和三不朽有關。
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他做到了,大明開國第一功勳。
立德……他有自知之明,這輩子和德是沾不上邊了。
那就隻剩下立言了。
以前他沒那個機會,雖然對法家思想研究很深,可並沒有能推陳出新。
陳景恪的一句‘法治’點醒了他。
不需要全麵解析法家思想,隻要針對某一個方麵進行突破,也是一樣的。
根據‘信賞必罰,以輔禮製’,發展出法治思想,和儒家的人治相對立。
然後用‘法治’思想武裝司法係統,讓整個司法係統變成自己的門徒。
不就完成立言了嗎?
當然,他很清楚自己占了陳景恪的便宜,一開始還不好意思這麼做。
陳景恪就通過馬皇後,向他轉達了自己的意思。
法治思想雖然是我提出的,但思想不受限製,誰都有權力去完善。
隻要承認我是這個概念的創立者就行。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創立者,你是完善者。
李善長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陳景恪的氣量,發自內心的敬佩。
他找陳景恪討論靈感,也不全是為了交流。
還有個原因,就是增加陳景恪的參與度。
這樣他就可以對外說,這新思想是我們兩人一起完善的。
陳景恪有那個肚量,我也不能當小人。
這就是他的想法。
對於陳景恪來說,和李善長交流,也大大增長了他對法家思想的了解。
對於他構建心目中的‘偉大思想’,有著極大的幫助。
就在陳景恪忙碌的時候,邊關又一個情報傳來。
晉王和燕王即將凱旋,大約在八月份到達洛陽。
為了迎接兩個兒子歸來,也為了彰顯大明的武德充沛,朱元璋命令禮部製定了高規格的迎接儀式。
非但如此,他還命人翻修了洛陽宮。
才剛剛入住沒幾年的新宮殿群,竟然就要翻修,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但老朱一意孤行,必須翻修。
咱平日裡那麼節儉,偶爾奢侈一把怎麼了?
就連馬皇後都出麵,說滿足一下皇帝這個小要求吧。
群臣這才不情不願的同意。
隻有極少數人才知道,他翻修洛陽宮的真正目的,是為朱標登基做準備。
就在群臣為兩位親王凱旋做準備的時候,周王朱?低調的進入了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