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府昆山縣,老朱和馬娘娘一身樸素的行走在鄉間小路。
湯和帶著兩名侍衛跟在身後,更多的護衛則在遠處警戒。
路兩旁是整齊的農田,田間有許多百姓在勞作,還有一些小孩子在地頭玩耍。
一幅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麵。
老朱神情裡非常的滿意,嘴上卻說道:“冬日還需勞作,百姓苦啊。”
馬娘娘豈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卻並沒有配合,而是故意說道:
“都是當政者無道,才讓百姓終年勞作不得片刻喘息。”
老朱臉一黑,這媳婦一點麵子都不給啊。
隻是還不等他反駁,就聽路邊一放羊的老漢說道:
“大妹子這話可說不得,若沒有太上皇和當今聖上,百姓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老朱頓時樂了,朝馬娘娘使了個得意的眼神,然後蹲下身笑嗬嗬的道:
“老哥此話怎講?”
那老漢也是個碎嘴子,見老朱搭話頓時就打開了話匣子:
“我前半輩子經曆了北元亂世,那世道才是人吃人。”
“地全是大戶人家的,就我們村和隔壁村,全是一個姓趙的大財主家的。”
“兩個村子的人,都是他們家的佃農,未經他們家允許,路邊的一根草都不能動。”
“一年到頭忙碌就為了混口飯吃。”
“後來亂世一起,連飯都吃不上了,草根樹皮都吃光了。”
“等到太上皇建立了大明,我們的日子……嘿……”
朱元璋見他一言難儘的樣子,非常的好奇,追問道:
“大明建立後怎麼樣了,老哥你怎麼不說了。”
馬娘娘似乎猜到了什麼,露出一幅看好戲的表情。
老漢左右瞅了瞅,小聲說道:“我和你說了,你可彆亂傳。”
老朱一拍胸脯,說道:“老哥放心,咱這張嘴那就是鐵打的,保準不外傳。”
老漢這才說道:“大明建立後,我們也就是從牛馬不如,變成了牛馬罷了。”
老朱大吃一驚,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馬娘娘戲謔的表情,更是讓他臉上有些掛不住。
不過他也沒有和老頭置氣,而是不服氣的問道:
“為何會如此?咱可聽說太上皇最恨貪官汙吏,愛民如子……”
老漢應該是嘴不把風,聽到這話頓時樂了:
“嘿,要說太上皇恨貪官汙吏老漢不反駁,要說愛民如子……”
說到這裡,他反問道:“聽口音老弟是北方人吧?”
老朱點點頭,說道:“北方人,過來做點小生意。”
老漢說道:“那就難怪嘍……這麼給你說吧,洪武十六年以前,我們這裡的田稅是彆處的兩倍。”
“還有苛捐雜稅加起來三十多種。”
“風調雨順的年景還好,能混一口吃的。”
“要是年景不好,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最後一算賬還要倒欠朝廷一大筆。”
“為了納稅,多少人被逼的賣兒賣女。”
“生了孩子養不活隻能溺死,我們村東頭亂墳崗裡麵有個大坑,就是專門用來扔死嬰的。”
“老人為了不拖累孩子,選擇自我了斷的也不在少數。”
“那日子……慘呐。”
老漢一臉的不堪回首。
這話無異於當麵抽大嘴巴子,朱元璋徹底破防又羞又怒,麵容也有些猙獰起來。
老漢也被他的表情給嚇到了,一時間不敢說話。
這時馬娘娘上前一步,拍了拍老朱的手,說道:
“你看,一說起悲傷的事情又開始急了。”
然後對老漢說道:“我家老頭子當年也不容易,打小給人放牛,父母兄弟都餓沒了,就剩他一個人熬了過來。”
“所以一提起這些悲傷的事情啊,他的情緒就會失控。”
“不是針對你的,老哥不要害怕。”
老漢拍了拍胸口,心有餘悸的說道:“老弟剛才的眼神太嚇人了……”
“哎,理解理解,都是苦過來的。”
然後他忽然想到什麼,說道:“老弟這經曆,倒是和太上皇差不多啊。”
老朱兩口子:“……”
馬娘娘趁機轉移話題道:“既然太上皇當政百姓日子不好過,老哥為何還說他的好話呢?”
老漢頓時就忘了方才的事情,滔滔不絕的道:
“以前是我們老百姓見識短,不懂國家大事,隻覺得太上皇嚴苛。”
“前兩年朝廷弄了預備役,我四個兒子六個孫子都去參加過訓練。”
“在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才知道太上皇也是沒辦法。”
馬娘娘故作好奇的道:“哦,此話怎講?”
那老漢憤憤的道:“還不是北元造的孽,雖然大明建國了,可北元餘孽一直想打回來。”
“為了徹底將北元擊敗,太上皇隻能征收重稅養活軍隊。”
“聽說北方更慘,人都快打沒了。”
馬娘娘頷首道:“確實如此,宋末北方還有幾千萬人口,到洪武十年統計人口,隻有不足千萬了。”
老漢說道:“所以啊……太上皇也是沒辦法,一開始我們確實覺得太上皇不公平。”
“後來了解了真實情況就不恨了。”
“不把北元打跑,我們還要過牛馬不如的日子。”
“而且把北元打敗之後,太上皇就馬上調整了政策,將我們的稅減了下來。”
“還下令停止征收所有的苛捐雜稅,連人頭稅都免了,現在除了田稅再無彆的賦稅。”
“那真是幾千年沒有過的善政。”
“我們老百姓隻是見識少,又不是真的不知道好歹。”
“這樣的明君,感謝還來不及,怎麼會去恨他。”
遠處的幾個老農見他們聊天,也好奇的湊了過來。
紛紛打開話匣子,述說著以前的苦,以及今日的甜。
總之,話裡話外對目前的生活非常的滿足。
對太上皇和皇上,更是感恩戴德,期望他們都能長命百歲。
“大明合該坐擁天下,太上皇、皇上還有太子,都是明君啊。”
“三代明君,未來的日子能有多好,不敢想,不敢想啊。”
“對對對,還有太子殿下,彆看年齡小,將來肯定是明君。”
“我們南方的血吸蟲病,哎呀當年把我們禍害慘了,多虧了太子才給治住。”
“要不都說太子是天命聖君嗎,還有陳伴讀也是天命賢臣。”
“織布機就是陳伴讀改良的,用了新梭子,織布比以前快了十倍。”
朱元璋的臉色好轉了不少,但還是感覺火辣辣的。
因為按照他的本心,巴不得多征稅,從來沒有考慮過減稅的事兒。
這些惠民政策,都是陳景恪力主之下才推行的。
但老百姓不知道這些啊,將功勞歸在了他身上,對他感恩戴德。
妥妥的屬於白撿的便宜。
當然了,朱元璋的強勢,才是這些政策落實的主要因素。
在這件事情裡,他的功勞並不比陳景恪小。
可是對於他來說,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為後來的功就忘記之前的種種苛政。
所以,他依然覺得羞愧。
馬娘娘見他臉色有所好轉也放下心來,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