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會用一天的薪酬,去買一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的周報。
做工的地方,說白了就是苦力市場,識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這些地方,能賣得出去才見鬼。
於是就說道:
“你們選錯地方了,報紙隻有識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們應該去讀書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說道:“讀書人都是大老爺,我們不敢去。”
陳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但你們是替翰林院賣報紙的啊,他們不敢拿你們怎麼樣的。”
“如果有人搶你們的報紙,你們就記住他的模樣,然後去找給伱們報紙的人就可以了。”
“他們自然會去找那些讀書人的麻煩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猶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嗎?”
另外幾個賣報的小孩,也都很興奮的樣子。
陳景恪笑道:“當然是真的……不過你們吆喝的也有問題,應該告訴客戶,什麼是報紙。”
然後,他就將報紙的具體含義告訴了幾個少年。
又給他們設計了幾句新的廣告詞。
比如,麵對讀書人的時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親筆文章……不容錯過。
麵對商人的時候,就喊:國家政策、商業信息、物價變動……
雖然他們並不能完全懂是什麼意思,但在利益的驅動下,還是努力記了下來。
見他們都記熟,陳景恪就說道:“去吧,在耽誤下去,時間就不夠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謝謝郎君,您是個好人。”
陳景恪笑著揮揮手,目送他們離開。
這個機靈的少年,給他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但他並沒有詢問對方的名字,也沒有扮演老爺爺給予對方什麼大機緣。
揠苗助長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給他一點幫助,讓他賺取能力範圍內的錢,已經足夠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還有再見之日。
而且不要覺得賣報就沒有前途,等大明周報的名聲打出去,會有人主動在大街上等候他們。
一天賣個幾十份不成問題。
那就是幾十文錢的利潤,比好幾個苦力一天賺的錢都多。
而且賣報紙,本身也算是文字相關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學著識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頭。
等小朋友們都消失在視線裡,陳景恪打開報紙看了起來。
版麵、內容之類的全都沒有變化,和上次見到的一模一樣。
區彆是,紙的質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顯更加粗糙。
當然,變差也隻是相對的。
用這玩意兒糊牆啥的,完全沒有啥問題。
報紙糊牆,也是曾經好幾代人的記憶啊。
油墨也少了清香,變成了單純的油墨味道,顯然也換成了最普通的那種。
但並不影響閱讀。
這才是地地道道的報紙啊。
且說那幾個少年,心懷忐忑的來到一處讀書人聚集之地,大著膽子吆喝了幾聲。
本來那些讀書人還不感興趣,甚至覺得他們有點吵。
等聽清楚周報是什麼東西,而且上麵竟然有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文章,當即就有人過來購買。
十一文錢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算錢。
了解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想法,有利於科舉和將來從政啊。
必須要買。
拿到手之後,發現內容竟然如此豐富,就更覺得物超所值了。
畢竟,平時買一本書需要幾十上百文,大部頭的書甚至要幾貫,幾十幾百貫的都有。
這份報紙的內容,比得上好幾本書了。
書上字體一般比較大,一頁紙沒幾個字。報紙采用的是蠅頭小字,排版也較為緊湊。
故而內容十足。
所以,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報紙真的是物美價廉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內容如何。
很多人也在懷疑,內容到底值不值得花這十一文錢。
雖然這點錢不算什麼,可誰也不想當冤大頭不是。
如果關係好,他們可以去買報紙的人那裡去蹭,可不熟悉就拉不下那個臉了。
總不能過去說,借我看看如何?
就在他們猶豫的時候,就聽那些少年喊:先看後買。
竟然可以先看後買?
這下很多還在猶豫的人,立即就圍了過來,要了一份就在旁邊觀看起來。
他們倒是不敢拿了就跑,畢竟這周圍都是讀書人,要是乾了這種事兒丟人就丟大了。
關鍵,這些報童表麵看都是翰林院雇傭的,誰也不清楚到底是哪種雇傭關係。
不敢隨便欺負這些小孩。
報紙的排版還是有些陌生的,他們熟悉了好一會兒才找到開頭在哪。
然後就發現,第一篇文章竟然真是太上皇寫的。
皇上、太子的文章都有。
後麵很多文章,都是朝中大佬編撰。
陳景恪、李善長、邱廣安等等,都有文章在上麵。
內容也非常多樣化,有講吏治的,有講治民的,有講新政的,有講學術的。
其中李善長講的就是法治思想。
藍玉竟然也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文明治軍的。
看到這裡,大家基本確信,這份報紙有用,非常有用。
當下也不再猶豫,很多人都買了一份。
很快,這幾名報童的報紙就全賣光了,還有不少後來聽到消息的,因為沒買到扼腕歎息。
那個機靈少年眼珠子一轉,大聲吆喝道:
“明日一大早我們還會過來的,諸位先生想買可以在此找我們。”
那些讀書人一聽,自然很高興,紛紛預約一份。
直到有一個人問道:“你們大致幾點能到?”
那機靈少年一臉茫然:“啊?”
什麼幾點,他根本就聽不懂。
這時,另一名讀書人說道:
“你看他們像是買得起鐘表的人家嗎,彆問了,想買就早點過來吧。”
機靈少年有些羞恥,他知道鐘表,取報紙的地方就有一個,可他不認識啊。
心中不禁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認識鐘表,更準確的掌握時間。
——
就在此時,安西灣的朱樉,迎來了至關重要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