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露一下獠牙,告訴對方自己不是好欺負的,然後見好就收。
“哈哈……開個玩笑,說起來我對陳伴讀也是仰慕已久。”
“若非他的變革,哪有我的今日。”
“之前離京赴任的時候,曾有幸跟隨他學習了一些時日,獲益良多啊。”
賈思義仰慕的道:“陳伴讀智深若海,能得其中一滴水,就能讓我受益終生。”
“隻可惜我愚鈍,幾次有幸在他身邊學習,皆無太大收獲。”
“不過我兒子比我爭氣,在洛下書院進學,將來成就定能超過我。”
傅安到並不懷疑這話,錦衣衛與彆的部門不同,他們更相信自己人。
職務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世襲的。
爹是錦衣衛,兒子就能優先進入。
爹是小旗官,兒子隻要不蠢乾上幾年就能接替他的位置。
隻要賈思義能順利乾到退休,他兒子進入錦衣衛也能優先獲得提拔。
而且當前的南洋計劃,他可是有大功的。
這個功績也能傳給兒孫。
再加上背後有陳景恪當靠山,隻要他兒子不蠢,當個百戶沒太大問題。
問題就在於,他願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繼續當錦衣衛。
畢竟錦衣衛權勢雖然大,可名聲太差,說不定哪天就背黑鍋被抄家滅族了。
他剛想到這裡,就聽賈思義遺憾的道:“陳伴讀說我家那孩子有點天份,適合學習理科。”
“所以準備收他為徒,好好在書院做學問,恐怕是沒機會做官了。”
“哎,可憐我,後繼無人啊。”
傅安:???
你瞅瞅你說的是人話嗎,我怎麼有點想打人。
雖然沒人知道理科的全貌,可陳景恪幾次出手,也讓世人知道那是一門極為高深的學問。
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創造種種不可思議的器具。
當一種技術達到近乎於道的高度,就沒有人敢小瞧了。
況且陳景恪是什麼人,他的徒弟想出仕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什麼才叫贏在起跑線上,這就是。
你這哪是遺憾,分明是來炫耀的好吧。
最氣人的是,明知道如此他還得出聲祝賀。
心裡彆提多難受了。
不過因為都和陳景恪有淵源,經曆過這一番交談之後,兩人對彼此的提防都降低了不少。
接著就談起了以後的南洋。
傅安一臉煞氣:“除惡務儘,這次一定要把南洋徹底打掃乾淨。”
“不論是土著勢力,還是異教徒,必須全部清除。”
“如此才能徹底把南洋變成大明的一部分。”
對於他的激進,賈思義已經見怪不怪了。
來之前他就知道,這位傅總督雖然是讀書人出身,卻一點都不迂腐。
相反,那是妥妥的激進派。
剛出仕沒多久,就隨隊前往高麗,全程參與了滅亡高麗的謀劃。
後來一直在鴻臚寺任職,對外態度非常強硬。
還幫助太孫完善了涉外禮儀製度。
據說,他之所以擊敗競爭對手成為淡馬錫總督,就是憑借著出色的涉外經驗。
朝廷的南洋清除計劃,說實話有點不符合儒家的‘禮’。
但傅安卻非常支持,並親手操辦了後續的所有步驟。
南洋計劃進展的如此順利,他居功至偉。
所以,聽到他殺氣騰騰的發言,賈思義絲毫不覺得奇怪。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顧慮:“不怕他們集結對抗大明,就怕這些土人逃入深山老林,時不時的出兵騷擾我們。”
朝廷這麼多年都未能平定雲南,西南到現在都還采取羈縻製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南洋土人也這麼做,那問題就很大了。
傅安卻說道:“不一樣,以大明的實力,真要下定決心不計代價的去做,區區西南早就平定了。”
“之所以遲遲沒有解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必要。”
大明雖強,需要麵對的難題也非常多,沒必要將太多力量消耗在西南。
采取教化政策,慢慢的滲透進去,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治理是最好的。
“南洋不同,未來這裡是要分封諸王的。”
“那些王爺的封國不會太大,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少,他們就有精力和土人打消耗戰。”
“西平侯在雲南的政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有土人的壓力在,也能防止諸王過早的腐化。”
“所以我認為,土人逃入山林在短期來看,是一件好事。”
“不過前提是,朝廷要出手將土人中的大勢力全部消滅。”
“而這也是我們南洋計劃的核心任務之一。”
“你們錦衣衛也要出動,將每一個大勢力都查清楚,絕不可有遺漏。”
“之後也要廣派線人,及時了解土人的動向。”
“一旦發現他們有抱團的跡象,就及時通報諸王,讓他們出兵鎮壓。”
賈思義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這話與陳伴讀所言非常相似。
來這裡任職的時候,陳景恪專門和他談過。
其中就談到了如何處置逃逸的土人。
陳景恪的話和傅安的意見,有異曲同工之處。
大致都是說,土人成不了氣候,而且他們的存在還能讓諸侯王不敢懈怠。
等諸侯王解決了土人問題,國祚也差不多就穩定了。
而大明也能利用土人的隱患,強化對諸侯國的領導。
可以說一舉多得。
傅安能有這一番見地,實在讓人驚訝。
難怪陳伴讀會讓他來當淡馬錫總督。
想到這裡,他決定賣傅安一個好,回去之後就將今日的對話寫成密信送回了洛陽。
他還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寫過這樣一封信。
現在告訴彆人,有賣好的嫌疑,屬於落了下乘。
等將來傅安真的發達了,自然會有辦法讓他知道。
到那個時候,這份人情會千百倍的收回來。
――
麵對南洋土人針對漢人的屠殺,有一個勢力采取了行動。
那就是楚國。
許柴佬去年就重返南洋,不過他沒有擔任楚國國相,而是成了楚王朱楨的首席幕僚。
地位有點類似於陳景恪在大明。
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朱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動蕩做準備。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動蕩之時哪怕大王隻是站出來發聲,都能收獲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出兵保護一部分漢人,南洋漢人都會感念大王的恩德。”
“屆時大王就可成為南洋最具威望的人,楚國也將會成為南洋漢人的向往之地。”
“即便將來分封諸侯王,楚國依然是南洋諸國中的翹楚。”
對於這個計劃,朱楨自然非常支持。
誰還沒點大的追求是咋滴了?
國土麵積上確實沒啥辦法了,大明劃定的國界線,他不敢隨意跨越。
但影響力這方麵總是可以做點什麼的吧。
這些事情,可都會被記錄在曆史上的。
不過他也有憂慮:“我們才隻有兩萬軍隊,不可能與南洋所有土人開戰。”
“許先生以為我們應該如何做?”
許柴佬說道:“很簡單,先向藩屬勢力發出照會,不可屠戮漢人百姓。”
“他們必然不會聽……這時候大王就可以選擇一個不強也不弱的敵人出兵。”
朱楨脫口而出道:“蘇祿國。”
蘇祿國全稱蘇丹蘇祿國,是幾年前才新成立的國家。
聽蘇丹這倆字就知道,它是個伊教國家。
它的位置在楚國南部的蘇祿群島上,正好處在淡馬錫和楚國之間。
朱楨早就看他們不爽了,大家信仰不同,族群也不同。
關鍵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眠。
雖然我爹沒把蘇祿群島劃給我,可不妨礙我想控製這裡。
至少不能讓這裡被異族人占據。
隻是之前一直沒有機會,這次終於有合適的借口了。
許柴佬也笑道:“大王英明,某也以為攻打蘇祿國最為合適。”
“消滅蘇祿國,拯救那裡的漢人百姓於水火,百姓必然或感念大王的恩德。”
“將來不論朝廷將那裡分封給誰,有了這次的事情,他都要仰大王鼻息。”
於是興奮的朱楨集結大軍,在蘇祿國對漢人動手之後,親率大軍前去解救漢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