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放心的不隻是其他人,還包括他自己。
朱元璋沒有揭穿他的小心思,而是說道:
“你是國公,不在第一批分封之列,不怪咱吧?”
傅有德連忙說道:“臣不敢,陛下如此分封自有道理,臣悉聽陛下吩咐。”
這倒是實話,大明十幾個國公,如果有人封了有人沒封,那沒被封的肯定不高興。
但大家都沒封,自然就沒人說什麼了。
至於朝廷為什麼不封國公,反倒是不那麼重要了。
或者說,朝廷肯定會給一個理由,等著就是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朱元璋就解釋了為什麼不封國公。
“每一位國公都是大明的頂梁柱,現在朝廷離不開你們。”
“且南洋未來是大明的腹心之地,也不會允許特彆強的勢力存在。”
“把公國封在這裡,朝廷會不舒服,伱們也會束手束腳。”
“封幾個侯國伯國,是最合適的。”
“將來朝廷會另外選擇合適的地方,為你們建立公國。”
“到那時少了朝廷的約束,你們就可以儘情的施展才能了。”
聽到這個答案,傅有德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得知南洋沒有公國,他就猜到了這一點。
而且他也能猜到,未來的公國定然遠離大明本土。
秦王封在安西,晉王已經確定封在碎葉川,燕王去了天竺。
三大塞王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他們這些國公。
至於他會不會因此心裡不舒服……
還是那句話,三大塞王都封那麼遠,他們還有什麼可說的?
解決了這一點小矛盾,接下裡的談話氛圍就更輕鬆了。
兩人就大分封的事情,進行了更細致的意見交換。
大分封隻有王、公、侯、伯四個等級。
至於子爵和男爵,對不起級彆太低不在分封之列。
當然了,之所以放著子爵和男爵不封,並不真的是他們爵位低,也不是沒有土地可封。
而是大明需要勳貴集團來平衡文官集團。
但是王公侯伯的權勢太大,很容易尾大不掉,子爵和男爵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而且留著男爵和子爵不封,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激勵。
眼饞封國嗎?想要嗎?
那就努力開疆拓土吧。
還能避免有些人因僥幸立下軍功封了爵,從此就開始躺平混日子。
兩人聊了很久,直到要離開時,傅有德忽然說道:
“陛下,臣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繼續待在蜀地怕會誤了朝廷大事。”
“且蜀地這些年相對平穩,不如另差大將來坐鎮可好?”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說道:“你也想撂挑子是不是?”
“自從咱退位,馮勝天天賴在洛陽裝病,湯和直接將所有職務都辭了……現在你又要休息。”
“是標兒忌憚你們,還是誰容不下你們啊?”
這話就有些重了,傅有德連忙告罪,眼淚都下來了:
“臣不敢……臣已經六十有九,常感精力不濟……”
朱元璋不耐煩的道:“好了好了好,又是這一套說辭,你們就不能換換詞兒嗎?”
傅有德有些語塞了,聽這語氣,馮勝、湯和他們告退,用的也是這套說辭?
哎,那些人真是的,就不能用彆的借口嗎。
怎麼能提前把我的詞兒給搶了呢。
既然這個說辭不能用了,他也隻能說出了真實打算:
“陛下,臣最近讀戰國策,看到觸龍說趙太後篇,深有感觸。”
朱元璋眉頭一挑,說道:“哦?有何感觸,竟然讓你生出了退隱之心?”
傅有德說道:“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朱元璋先是疑惑,你退隱和愛護子孫有什麼關係?
不過畢竟是洪武皇帝,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道。
“你想給傅忠讓路?”
傅有德說道:“陛下英明。”
大明自有用人的規矩,父子兄弟不可能同時擔任要職。
哪怕傅忠是駙馬,都沒辦法越過這個規矩。
傅有德不退,傅忠就始終無法獨當一麵。
一個六十九歲的老人,要給兒子讓路,這個理由實在太充分了。
朱元璋一時間都不知道怎麼反駁。
但傅有德鎮守蜀地多年,這裡的番蠻都服他,在這個時候將他調走,朱元璋自然不願意。
傅有德誠懇的說道:“陛下,以臣的年紀,就算不退又能在蜀地待多少年呢?”
“與其等我老邁不能動的那天,再倉促找人替換,不如趁現在主動更換。”
“就算新來的將領一時間無法適應,朝廷也有應對的餘地。”
“且,臣老了,不準備去封國了,死也要死在大明。”
“說句大不敬的,臣還想陪葬皇陵呢。”
這個陪葬可不是殉葬,而是自己的墓放在皇帝的墓旁邊。
功臣陪葬皇陵,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聽到他說陪葬,朱元璋也笑了起來。
到了他這個年齡,已經不忌諱喪葬之事了,更何況說這話的還是傅有德。
“這話咱愛聽,咱們活著的時候一起打天下,去了黃泉也要一起乾一番大事業。”
傅有德順著這話說道:“所以啊,封國其實就是給傅忠的。”
“但是這小子從來沒有獨當一麵過,又如何能管理好一個國家呢。”
“所以臣想趁還有點時間,讓他鍛煉鍛煉。”
朱元璋終於被說動,道:“好吧,咱答應你了。”
“不過不是現在,咱要先回京和標兒商量一下讓誰來接替你,最遲明年初就會給你具體消息。”
傅有德高興的道:“謝陛下。”
之後朱元璋也沒有再耽擱,啟程返回洛陽。
南洋已經平定,接下來就是大分封了,他這個太上皇必須要在京城坐鎮才行。
不是怕文官反對,他相信朱標肯定能壓得住文官集團。
他真正擔心的是勳貴集團。
不患寡而患不均,為何封了彆人沒有封我?
為何我的封地不如他的好?
為何……
這些問題如果處置不好,很可能會把好事變成壞事。
朱標確實有威望,可麵對勳貴的時候,還是他老朱的話更好使。
他相信,隻要自己往那一坐,就沒有哪個勳貴敢吱吱哇哇。
而且他相信,在這種關鍵時刻,朱標也肯定希望自己回去。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朱標、朱雄英、陳景恪等人,可是翹首以盼。
他不回來,大家一直拖著大分封不敢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