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官吏、勳貴學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關於培訓內容,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必然的。
陳景恪則進一步提出了為國為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對‘官’的定義,僅僅是為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麼貪腐之風必然盛行。”
為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漢朝的‘州牧’一職,就是因此而來。
這個詞本身就對百姓充滿了歧視。
在這個語境下,當官僅僅隻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是為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貪的是天子的錢,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貪腐就是天經地義的。
反腐隻是天子個人的事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傷害呢?
隋唐以前,世家力量強大,雖然是家天下,但大家效忠的其實是這套製度。
天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所以就有了孟子的那句:君若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從皇帝到官僚,都會去維護這套製度。
當然,這隻是理想狀態。
實際上,大家都在做損公肥私的事情,掘‘公’家的根基,肥了自己的小家。
世家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也沒必要把世家想象的多好。
宋朝以後世家政治結束,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皇權真正的實現了至高無上。
大家效忠的對象,也從‘天子’變成了具體的一家一姓。
宋朝就效忠趙家,明朝就效忠朱家,滿清就效忠愛新覺羅家。
到了這個時候,效忠皇權和這套製度已經不夠了,更要效忠皇帝本人。
因為很多時候,皇帝的利益和皇權也是相衝突的。
是不是很奇怪?
其實並不奇怪,皇權要求皇帝加強集權,治理好國家。
但有些皇帝個人卻耽於享樂,不思進取,最後把國家弄的一團糟。
兩者的利益是不是就衝突了?
麵對這種局麵,做臣子的是效忠皇權,還是效忠皇帝本人?
皇帝自然人為,效忠我個人才是真正的忠誠。
於是就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當官的都是這種思想,指望他們不貪太難了。
當然,曆史上也不乏為民請命的清官好官,可他們隻是少數。
而且必須要承認的是,很多人鐵腕反腐也不是為民,而是出於忠君思想。
因為貪腐橫行,會影響到皇權和君主的利益,他們自然要打擊這種行為。
為民思想雖然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但在家天下的思想下,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
這次,陳景恪就準備趁這個機會,將為民思想進一步拓展。
之前他利用‘曆史賦予的使命’為依據,將皇權和國泰民安綁定,讓老朱正視了‘天子’這個概念。
又用‘大華夏’概念,給皇權確立了最高目標。
但並沒有動官僚係統。
原因很簡單,皇帝自己都沒有‘天子’思想,肯定不允許百官有其他想法。
現在皇家三人組都接受了,“曆史賦予皇權使命”這個概念,也是時候給官僚們的思想鬆鬆土了。
陳景恪說道:“華夏思想,其實是推崇家國天下思想的。”
“忠君愛國,為民請命,都是植入我們大腦深處的觀念。”
“所以,對於華夏人來說,高尚的目標更容易我們獲得成就感。”
“為了心中堅信的道義,我們可以付出一切。”
老朱三人都含笑向他看來,露出了然的表情。
彆人說這話他們會持懷疑態度,但陳景恪說他們很信服。
因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了名垂青史,為了讓華夏族群更加強大,讓華夏思想更璀璨。
為了這個夢想,他放棄了太多太多的個人追求。
就連華夏人最重視的子嗣問題,都表現的毫不在意。
今年都二十六七了,還沒有一點動靜。
換成彆的人早就急的團團轉了,小妾不知道已經納了多少。
他是一點都不著急。
老朱三人不約而同的想道:如果不是知道你的真正追求,還以為你有什麼大毛病呢。
陳景恪不知道他們的想法,被三人笑的莫名其妙,不過也沒有深究,繼續說道:
“基於這個特點,我們可以給‘官’賦予更多的,更高的道義上的責任和義務。”
“比如,官上忠天子下撫黎民……忠君愛國為民是基本要求。”
“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有服務意識。”
朱標饒有興趣的問道:“服務意識?細說一下。”
陳景恪有點懊惱,一時追快把前世的標準給說出來了。
這肯定不能照著前世的概念說啊,必須要魔改一下。
他大腦急速轉動,很快就有了一些想法:
“要為華夏服務,我們的族群,是無數先賢一步步開創出來的。”
“我們作為後人,身為華夏一份子,有義務接過這個擔子,讓華夏變得更強。”
“所有有損於華夏的事情,都是違法的不道德的,是要被懲處的。”
“要為皇帝服務,這就是忠。”
“皇帝是天子,代天行道,是萬民的君父,是華夏的領袖。”
“效忠天子和領袖是道義,也是華夏的禮儀道德所定。”
“也要為民服務,因為我們都來自於民,做人不能忘本。”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民脂民膏,享受了他們的供奉,自然要給予他們回饋。”
朱元璋不禁說道:“爾食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咱命人將這句話刻在各衙門,就是為了警示天下官吏,不可虐待百姓。”
陳景恪順著他的話說道:
“陛下英明,我也是從這句話受到的啟發,才有了這個‘服務意識’的想法。”
“我們不能以管理者的身份,粗暴的對待萬民。”
“而是要轉變思維,用服務萬民的心態來做官。”
說到這裡,他心中靈光一閃,又有了新想法。
可以把服務意識,和五年計劃聯係起來啊。
他迅速組織語言,繼續說道:
“大明的五年計劃進展緩慢,其實就是因為傳統的官僚缺少服務意識。”
“他們接受的教育,就是維護一方安寧,然後把稅收上來。”
“這個安寧,標準非常低,百姓不發生動亂就可以了。”
“百姓日子過的具體如何,那都是次要的。”
“很少會有官吏願意主動去改善百姓的生活,比如修橋鋪路,比如修建水渠。”
“現在朝廷主動變革,推行五年計劃,他們就無所適從了。”
“在他們看來,朝廷就是多事。”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思想,就是缺少服務意識。”
“換個角度想,官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