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可以在那裡建立一座軍鎮,將各軍輪流抽調過去駐守。”
朱標也高興的道:“好主意,經常活躍在那裡的羅刹人,實力也不算強,最適合用來磨練軍隊。”
陳景恪不禁眼前一亮,老朱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玩敵養寇的把戲,運用的如此嫻熟。
“可以在北海建立一座軍事重鎮,圍繞軍鎮進行發展。”
“等時機成熟,就劃分郡縣派遣流官進行治理。”
於是事情就此定下,北海這個苦寒之地也成了不封之地。
群臣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對這個不封之地的範圍,既滿意又有些頭疼。
滿意的地方在於,如此分封確實將‘尊王攘夷’屬性發揮到極致。
藩屬國縱使發展起來,也很難對大明本土造成直接威脅。
頭疼的地方在於,不封之地的範圍太大了。
他們和老朱、朱標有著相似的想法。
伊麗水留下還情有可原,畢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高原和北海有啥用?
不過朱標也有借口來敷衍他們:
“高原是吐蕃藩司之地,朝廷怎能隨意分封?”
“至於北海,苦寒之地將誰封過去都無異於流放,大明豈能苛待有功之臣?”
這個理由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高原上的藩司好不容易才臣服,不能因為分封將人家給逼反了。
隻要他們老老實實的,就當他們不存在吧。
至於北海……算了,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數遍。
將心比心,誰也不想去那地兒。
這兩個地方解決,剩下的就不是問題了。
群臣集體通過了這項決議。
之後朱元璋親自出麵,將不封之地寫在了皇明祖訓裡。
刑部也將這幅地圖,寫在了大明律裡麵。
除了不封之地,群臣還提出了另外一個條件。
藩屬國的世子,必須來大明接受教導。
這也正合朱標的意,於是順水推舟,讓藩屬國世子在大明進學。
諸侯王的子嗣,未在大明學習過的,不得繼承國主之位。
至於學習什麼,教材其實也是早就準備好的。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根本法、貨幣等等,也一並在朝堂上提出。
群臣見皇帝準備的如此充分,就更加明白,這是早有預謀。
這反而讓他們放下心來。
而且朱標拿出來的許多政策,都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按照這種規矩來建立藩屬體係,對大明來說還真是一件好事。
具體如何分封,朝會上並沒有討論。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把大方針確定,再把規章製度完善。
之後再進行分封也不遲。
不過朱標也明確表示了,第一步就是在南洋分封。
五個親王國,五個侯國,十個伯國。
至於具體名額都有誰,等後續通知。
退朝之後,大分封之事迅速傳遍天下。
朝野對此自然是議論紛紛,但得益於之前的宣傳,反對的人並不多。
大家對勳貴也是充滿了羨慕。
這可是實打實的諸侯王啊。
能夠建立宗廟,光宗耀祖莫過於此。
剛剛經曆過大清洗,驚魂未定的勳貴集團,聽到這個消息後懸著的心都放回了肚子。<b
r>
大家都明白,大分封意味著清洗的結束,活下來的人都安全了。
但這次的教訓卻足夠刻骨銘心。
剩下的勳貴都變得低調本分起來,在禮部和吏部的書院建成後,紛紛將自家子弟送進去學習。
很多輪休的,自己也主動要求進去學習。
對此老朱非常的滿意,人呐,就得時不時敲打一下。
對於廣大將士們來說,大分封的消息無疑就是一記興奮劑。
還是最高劑量的那種。
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看誰都像敵人。
因為內部重新穩定下來,朱標下令各軍回到自己的防區。
其實這條命令主要是下給朱棡和朱棣的。
兩人剛剛帶兵回到防區,就被部下集體找上門。
“兄弟們的大刀已經饑渴饑渴難耐了,打一仗吧。”
朱棣二話不說,率十萬大軍向狼居胥山殺去。
早就被打殘了的北元也速迭兒,連夜率領餘部逃竄,連沿途襲擾都不敢。
要知道,沒有了後勤的拖累,朱棣就乾四件事,吃飯、睡覺、修碉堡、打北元。
這些年北元實在是被打怕了。
這次,他在狼居胥山洗劫了一番,又仿照霍去病進行祭天,之後施施然的班師回去了。
另一邊朱棡考慮的就比較多了。
按照計劃,最遲明年年初他就要出兵收複西域。
在此之前,必須要解決河西走廊的安全問題。
對河西威脅最大的,無疑就是斡亦剌(瓦剌)。
斡亦剌很狡猾,自從北元潰敗,他們表現的就很恭順。
尤其是前年,朱棡派人和他們進行了一次‘友好交流’。
結果就是斡亦剌變得更加謙卑了。
這些年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元上,也沒有怎麼理會他們。
這就給了斡亦剌成長的空間和時間。
尤其是大量北元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斡亦剌尋求庇護。
此消彼長之下,他們的實力增長非常迅速。
人口和鐵騎,就是一個勢力的膽量。
朱棡很清楚,強大起來的斡亦剌,內心裡對大明並不是很恭順。
當然,他們也沒膽量與大明為敵。
他們更希望和大明平等相處,表麵上我承認你是宗主國,然後大家互不乾涉。
朱棡可不是那種無腦之人,他很清楚曆史上草原部族是如何壯大,如何威脅中原王朝的。
弱小時候臣服,躲的遠遠的休養生息。
然後抓住機會一躍成為草原霸主,緊接著就南下劫掠。
在他看來,目前草原上最符合這個標準的勢力,就是斡亦剌。
既然你有威脅,那就不能留。
不論是為了河西走廊的安全,還是為了未來大明的安全,都必須要將斡亦剌打殘乃至消滅。
所以,部下的將士們因為大分封戰意高昂,他也順水推舟宣布對斡亦剌開戰。
作為塞王,他是要有權力先斬後奏的。
之後大軍兵分三路,向著斡亦剌部殺去。
——
這個世界是多線發展的,大明這邊紛紛擾擾,外麵也一樣不消停。
比如燕王府如期對次大陸發起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