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忠就是傅有德的兒子,因為父子、兄弟不能同朝當高官的潛規則,一直沒有擔任具體職務。
但平時沒少領特殊差使,比如巡視地方,監察新政推行情況。
這也意味著,他對新政不陌生。
身份地位也完全沒有問題,傅有德的兒子,誰敢不給麵子?
老朱說道:“咱早就答應傅有德,讓他回來享天倫之樂,隻是事情太多一直耽擱到現在。”
“他心裡不知道怎麼數落咱呢。”
“正好現在朝中無事,四邊也比較穩定,就讓他回來吧。”
“他卸任之後,傅忠就可以出來主政一方了。”
朱標並沒有直接同意,傅忠有優點,但也有缺點。
最大的缺點就是,他沒有主政過地方,直接就去接手淡馬錫,不知道能不能挑的起這個擔子。
許柴佬殷鑒不遠。
朱元璋自然能看出兒子的顧慮,說道:
“先讓他去淡馬錫給傅安當助手,如果他能勝任,就讓他繼續乾著。”
“等將來傅安入閣,就將其轉正。”
“如果他不能勝任,就讓他回來,再換個人去給傅安當助手。”
這確實是最穩妥的辦法,既照顧了傅家成全了老朱的君臣情誼,又不耽誤朝廷大事。
朱標終於點頭,同意了這項人事任命。
於是,朝廷接連發出了兩道政令,一是任命傅忠為淡馬錫總督府長史。
二是調傅有德回京。
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兩條政令意味著什麼。
不過並沒有引起什麼太大動靜。
正常的新老交替而已,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
傅有德能堅持到現在才退,已經很難得了。
要知道,和他同時期的老將馮勝、徐達等,現在基本都退居二線了。
而且傅忠被任命為淡馬錫總督府長史,也表明傅家的地位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對於傅家來說,這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了。
傅忠先是進宮謝恩,然後收拾好家門翹首期盼老父親歸來。
對於這個任命,陳景恪也沒有什麼意見。
傅忠和他是連襟,再加上工作上的事情,時常打交道。
他對傅忠還是比較了解的,為人穩重有遠見。
不算頂尖人才,但和大多數人比,也屬於出類拔萃。
擔任淡馬錫總督還是綽綽有餘的。
淡馬錫總督候選人敲定,他也算是放下了一件心事,之後就再次投入工作中去。
與此同時,一個好消息傳來。
秋殷薯種植麵積達到了五萬畝,已經在洛陽普及開來。
老朱要求各省各府各縣,派遣專門的人員前來洛陽學習種植技巧。
明年要將殷薯擴展到全國。
爭取三到五年內,殷薯走入千家萬戶。
對於這個計劃,群臣自然是支持的。
他們不光是口頭支持,還采取了實際行動。
將殷薯帶回家鄉進行種植推廣。
既響應了朝廷的號召,又在家鄉博取了一個好名聲,可謂是一舉兩得。
百姓對於高產良種也是翹首以盼。
沒關係的普通人家,隻能等朝廷將種苗輸送過來。
有關係的人家,已經開始想辦法提前弄種苗種植了。
對於這種情況,老朱自然是很欣慰的。
還是那句話,殷薯早一日普及,百姓就能少餓死許多人。
沒多久又一個好消息傳來,鐵軌修好了。
這條單軌鐵路最終長度為六十一裡,耗時近一年才修好。
這個效率自然是非常低的。
但考慮到這是世界上第一條鐵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摸索,慢一點也是正常的。
而且通過這次修路,大明培養出了一批熟練技術員和工人。
這就是種子。
鐵路竣工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朝廷就派出了朱雄英去主持了竣工儀式。
陳景恪自然也跟了過來。
過程沒什麼可說的,總之看到這條鐵路陳景恪感慨萬千。
穿越這麼多年,終於要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了。
儀式結束,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
這些技術員和工人怎麼辦?
按照以往的情況,工程結束工匠和工人要麼回工部乾彆的,要麼就遣散回家。
陳景恪自然不願意見到這種情況。
這些人可都是種子,豈能就這樣解散?
於是他提議,所有參與鐵路修建的人,統統歸鐵道司管理。
“他們的職責隻有一個,修鐵路。”
“不修鐵路的時候,就維護鐵路,研究修鐵路的技術。”
“比如如何在山體上開挖隧道,如何架設天橋溝通天塹……”
“隻有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的工人隊伍,才能實現鐵路貫通全國的宏偉藍圖。”
這個提議自然獲得了朱標等人的讚同,就連群臣都沒有反對。
畢竟
火車的用處大家都懂。
培養一支專門的鐵路工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如漕運一樣,大明可是養著一個涉及百萬人的漕運體係。
不過對於陳景恪隨後的一個提議,就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
鐵路工人的待遇問題。
陳景恪覺得應該給他們提高待遇,畢竟修路太累了。
將來要跋山涉水,要遠赴外地,某些荒山野嶺可能一呆就是好幾年。
必須要提高相應的待遇。
群臣則認為,這樣做開銷太大了。
那些出外勤的,提高待遇還能說的過去,但又不是所有人都出外勤?
怎麼能都提高呢。
於是在朱標的提議下,拿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日常待遇不變,出外勤根據實際情況發放補貼俸祿。
如此皆大歡喜。
但陳景恪知道,在這件事情上,群臣是主動讓步了的。
換成彆的項目,想提高工人待遇,想都彆想。
這些人對於財政預算卡的非常死,朝廷私下怎麼花錢那他們管不著。
但官麵上的錢,分毫必爭。
當然了,他們讓步也不是因為陳景恪麵子大,而是因為鐵路。
還是那句話,鐵路太重要了,大家都不想因為一些小問題製造障礙。
鐵軌修好,就等火車了。
陳景恪抽空去研究院看了一下,在組裝車間裡見到了一台初步成型的龐然大物。
鄔秉讓命人將火車啟動,驕傲的說道:
“鍋爐和動力係統已經組裝好,每天都會啟動一兩個時辰進行磨合。”
“現在正在製造的配套設備,等這些設備組裝磨合好,就能進行真正的試車了。”
“……再有差不多一個月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