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地賣給大戶啊,不就有錢了嗎。
地賣光了錢還是不夠?
賣兒賣女啊,實在不行賣自己。
這也是為何,天災是百姓的地獄,卻是大戶的天堂。
大明不會放任不管。
可如此大麵積的重建,朝廷又如何能管得過來?
於是陳景恪提出了三條建議:
“其一,為防止土地兼並,兩年內禁止災區土地買賣,一旦發現從重處罰。”
這條建議一出,幾位內閣學士都有意見了。
尚羲韶說道:“我知道安平侯是為百姓長遠計,可如此一刀切恐會影響正常交易。”
“況且,災後重建需要錢財,如果不許百姓出售土地,那就是逼著他們賣兒賣女。”
其他幾位內閣學士也都是一樣的看法。
還有句話他們沒說,此舉還會得罪地方大戶。
到時候他們阻撓重建工作,就更麻煩了。
說白了,他們還是無法擺脫舊有的思想,認為治理百姓離不開士紳大戶的幫助。
大家都是老狐狸,大家自然都能明白他們的想法。
不過陳景恪也知道,他的顧慮確實有道理。
雖然朝廷設置的鄉令等官職,可地方士紳大戶,依然擁有極強的話語權。
這是實際情況,必須要遵守。
所以他也沒有直接反駁,而是含笑道:“尚學士莫急,且聽我說完。”
“我的第二條建議就是,金鈔局向災區百姓發放無息貸款。”
“不需要太多,還款周期為五年。”
眾人都不禁楞了一下。
金鈔局直接借錢給百姓,說白了就是由國家發放貸款給百姓。
這不禁讓他們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過很明顯,金鈔局房貸和青苗法完全不同。
青苗法最終還是要依賴地方衙門去執行,最終結果就變成了強行攤派。
衙門開始變著花樣的提高稅率,最後變成了官方放高利貸。
這不禁讓眾人擔憂,金鈔局放貸會不會演變成第二個青苗法?
還不等他們將疑問說出來,就聽邱廣安擊掌歎道:
“妙,實在是妙啊。”
尚羲韶不禁問道:“敢問妙在何處?邱學士豈不聞青苗法乎?”
邱廣安笑道:“我就知道,諸位肯定想到了青苗法。”
“然陳侯此法看似與青苗法相似,實則完全不同。”
尚羲韶問道:“哦?有何不同?”
眾人都向他看來,想聽聽他有什麼見解。
就連朱元璋都不例外,他剛開始聽到金鈔局放貸給百姓,也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青苗法。
心裡擔憂會不會釀成禍患。
邱廣安解釋道:“王公變法首先不得人,他的青苗法雖好,然執行依然要仰仗地方衙門。”
“這些衙門的官吏本就反對變法,自然變著花樣的破壞新法。”
“最終讓良法變成了害民之法。”
“大明不同,我們有金鈔局,可以不依賴地方衙門放貸。”
“這就能讓百姓少遭受一層盤剝。”
“其二,金鈔局本就承擔著向工商業放貸的任務,他們對這方麵業務非常熟練。”
“能更好的執行這個任務。”
這是之前扶持工商業發展時候製定的政策,金鈔局向工商業住發放小額貸款。
雖然存在著很多灰色交易,但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其三,金鈔局放貸,相當於是搶了貪官汙吏和地方大戶的好處。”
“他們必然會盯著金鈔局,真出現私下放高利貸之事,他們會積極舉報的。”
王祁反駁道:“如果金鈔局和地方衙門、士紳勾結呢?”
邱廣安不慌不忙的說道:“大家不要忘了稅務稽查司,他們可巴不得那些人在錢財上出點問題,好下手查抄。”
聽到稅務稽查司這個名字,眾人都有些頭皮發麻。
就連他們這些內閣學士,都很忌憚這個部門。
關鍵是,稅務稽查司獨立運作,隻對皇帝負責。
人事任命之類的,都是皇帝親自過問。
因此,那些人才有恃無恐,查起偷稅漏稅真是不要命一樣。
如果金鈔局真的敢勾結地方衙門和士紳放高利貸,就先要過稅務稽查司那一關。
“就算他們收買了稅務稽查司,還有錦衣衛和巡察禦史……”
“這是針對災區百姓特定的借貸,隻此一次,比較容易監管。”
“朝廷可以派遣錦衣衛、巡察禦史等去監管。”
“誰要是真敢私下放高利貸盤剝百姓,很容易就能被查出來。”
“這麼多監察手段,總有一個能生效。”
隻要有一個能生效,那後麵就不用說了,不知道多少家戶口本要被清空。
這時邱廣安又說道:“其實陳侯此策真正高明之處不在這裡,而是借此機會促進內循環建設。”
接著他解釋道:“以前是地方官不懂也好,還是他們阻撓也罷,在很多地方基建工作進展都不順利。”
“現在東南數省大麵積遭災,幾乎相當於推倒重建。”
“朝廷令金鈔局釋放無息借貸,相當於將錢財投入到了東南。”
“正所謂白紙上好作畫。”
“現在有錢有人,正好推行基建計劃,促進內循環建設。”
末了,邱廣安說道:“陳侯,不知我說的可對?”
陳景恪笑道:“邱尚書高明。”
眾人心中吐槽,高明個錘錘。
如果他能說出一兩條,那肯定是他想到的。
現在他說的如此詳細,那隻有一個可能,你倆事先商量好的,在這唱雙簧呢。
事實上確實如此,這件事情陳景恪也是先問過邱廣安可行性,才提出來的。
畢竟邱廣安是戶部尚書入閣的,對金鈔局、計官體係有著極深的了解和影響力。
不過聽完這番解釋,眾人也終於認同了陳景恪的建議。
真要這麼操作,確實非常具有可行性。
老朱也不禁點頭,賑災加基建同時進行。
這個計劃比放任百姓自生自滅,要好太多了。
這時,陳景恪又補充了一條:“如此大規模的基建,必然會導致物價飛漲。”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朝廷可以提前做出布置。”
“告訴天下的商人,運送重建所需的材料去災區,可以得到相應的批條。”
“拿著批條可以購買食鹽、玻璃、蜀錦、蘇繡等商品。”
眾人不禁再次點頭,這些產品都是遠銷海內外,供不應求。
玻璃就不說了,蘇湘粵蜀四大名繡,運送到西洋價格翻十倍。
運送到極西諸國,需要用等重的黃金購買。
這些商品大頭在朝廷手裡,剩下的一小部分,也被幾大家族把持。
流到外麵的十不足一。
朝廷真要這麼做,會有大批的商人,運送建材去災區。
物價會漲這是肯定的,但絕不會漲的太離譜。
之後眾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此法可行。
而且李善長還提出了一個建議,可以趁此機會將一部分受災百姓,分散安置在藩屬國。
如此既可以減輕重建的壓力,又能幫各藩屬國增加人口。
對這個建議,眾人自然也是認可的。
從宋朝開始,南方人口就超過了北方。
元朝之後北方人口更是百不餘一,整個河南才隻有百萬人口,其荒涼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大明建立後,對人口密度進行了重新調配。
可南方人口依然遠多於北方。
趁這次災難再遷走一部分,完全是可以的。
滿足了藩屬國對人口的需求,緩解了重建的壓力,也緩解了南方人口壓力。
可以說一舉多得。
自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
會議的末尾,陳景恪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勳章。
群臣早就知道朝廷的真實目的,自然不會反對。
於是,一場迎接迎接將士們凱旋的儀式,悄無聲息的籌備起來。
與此同時,在誰都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蔣瓛送走了家人,遣散了所有家丁。
然後毅然決然的進入了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