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王者之師(2 / 2)

各種物資被生產運輸到前線。

大食和波斯內部的些許動蕩,也很快消失,軍隊迅速向邊境集結。

土克曼、庫爾德等大族群,也很快就統一了內部聲音,派出軍隊前來助陣。

等帖木兒大軍到達,已經有上百個部落投靠秦國。

而秦國一方的軍隊,也達到了二十七萬之多。

其中秦國本部步騎兵四萬五千人,大食、波斯軍八萬,剩下的為其餘各部聯合組成。

至少在兵力上,與帖木兒軍的差距沒有那麼懸殊了。

當這些消息一條條彙總到帖木兒麵前的時候,他的表情有多難看可想而知。

對於那些不知好歹的部落,他心中可謂是恨透了。

不止一次發誓,等擊敗了秦國,一定要將他們全部消滅。

但誓言歸誓言,仗還是要打的。

麵對部下,他依然表現的不屑一顧:

“不過是烏合之眾罷了,這些人裡也就波斯和大食人有一些戰鬥力。”

“能對我們構成威脅的,隻有秦國本部的四萬餘人。”

“隻要擊敗了他們,其餘人不足為慮。”

他說的確實有道理。

軍隊越多越難以指揮,更何況秦國這邊的聯軍有上百個部落組成。

上令下達都難,更遑論配合作戰了。

所以他的部下們也是信心滿滿,覺得秦國覆手可滅。

維陶塔斯自然也是同樣的想法,秦國二十七萬人不堪一擊。

不過他心中有很多不解,那些人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選擇歸附弱勢的秦國?

他也聽到了一些消息,也找來了很多關於秦國以及大明的規章製度。

研究的結果是,他更加的疑惑了。

輕徭薄賦?愛民如子?

為什麼?

大頭不應該是國王和領主的嗎?為什麼要主動減輕賦稅?

你們當國王是為了什麼?

對待本國公民,給予一些好處是應該的。

可對那些賤民,以及歸附的異族人,為何也要如此仁慈。

尤其是秦國‘公民’,竟然不站出來反抗?

放在西方國家,君主要是敢讓奴隸享有‘公民’的權力,公民們早就不願意了。

那些貴族領主們也不會同意的,這侵犯了他們的利益。

可在秦國以及大明,這似乎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大明,似乎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力,貴族的權力則被擠壓的所剩不多。

與其說他們是貴族,不如說是世襲官僚。

那些人竟然也不站出來反抗,這太奇怪了。

總之,他對來自華夏的一切,都充滿了不解和疑惑。

——

與他們都不同,忽格魯特卻變得更加沉默了。

在帖木兒未經他同意,就割讓金帳汗國土地與維陶塔斯結盟之後,他就變得沉默了許多。

帖木兒知道是為什麼。

他很重視忽格魯特,親自安撫並再次許諾,會在其他方麵給予補償。

忽格魯特也想理解對方,可心裡那根刺卻讓他無法視作不見。

他會情不自禁的思考,帖木兒到底有沒有將他當做自己人?

今天帖木兒敢不經他允許,割讓金帳汗國的土地,明天會不會直接將他給賣了?

如果帖木兒一直強勢,他也隻能自我開解,不敢生出彆的想法。

畢竟拳頭才是硬道理。

可秦國卻聯係到了他。

秦國和他的聯係,其實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具體來說,是脫脫迷失複辟,他被迫下台之後,秦國就派人和他取得了聯係。

他並沒有背叛帖木兒的想法,所以對秦國很不感冒。

不過當時秦國也沒有提出什麼利益訴求,隻是單純想和他做生意。

而他也確實需要來自秦國和大明的奢侈品,來拉攏安撫忠於自己的貴族。

雙方的關係就這樣維持了下來。

直到前不久,帖木兒瞞著他和維陶塔斯結盟之後,一切都變了。

秦國似乎也察覺到了他的想法,選擇了直接攤牌。

帖木兒都這樣了,你還忠於他?

不怕被他賣了?

帖木兒算什麼東西?血統上來說,他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後人。

而你卻是正統的成吉思汗後裔,身上流著的是黃金家族血液,就願意這樣屈居其下?

大明威服四夷,帖木兒不過是秋後螞蚱而已。

大明承認了鐵木真的曆史地位,也承認了蒙元的曆史地位。

《華夏文明》一書裡明確寫了,漢人與蒙人乃兄弟,蒙元是小宗而主天下。

就算我們為敵,那也是兄弟內部矛盾,怎能與異族勾結?

正所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帖木兒和維陶塔斯結盟,本失了道義。

更何況他還慷他人之慨,拿你的土地去討好異族人……

這些遊說之詞,並不算高明。

放在以前忽格魯特根本就不會在意,甚至還會反過來嘲笑秦國失心瘋。

然而現在不一樣了。

這些話猶如錘子,一下下敲擊在他心裡的那根刺上,讓那根刺刺的更深更痛。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顧慮,帖木兒實在太強了,而大明離安西又太遠。

或許將來大明能消滅帖木兒,可如果自己反抗,立即就會被殺死。

等大明將來打過來,還有什麼意義?

在自己的墳頭燒紙嗎?

所以,他並沒有答應秦國的遊說。

卻也沒有擒拿、驅趕說客,而是讓其隱藏身份留了下來。

之後他就開始收集大明的一切信息。

大明的情報並不難收集,不說往來的商賈,他部落內就收留了很多從北元逃過來的人。

隻是以前他忙於內部權力鬥爭,對大明並不感興趣,也沒有做詳細了解。

隻知道大明很強,內部似乎也在搞變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此時他想了解,各種詳細情報很快就彙集了過來。

對大明的情況,也有了進一步了解。

總的來說,他的感觸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

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國。

然後他知道了大明采用了分封製,將勳貴封在了海外。

作為一國之主,他自然知道這麼做的好處。

將朝廷無法直接統治的土地,分封給有功之臣。

既實現了對這塊土地的有效統治,又瓦解了勳貴集團對政權的威脅,還能激勵軍心士氣。

可謂是一舉多得。

然後他還知道了,大明燕王被封在了身毒。

目前燕國已經占領了身毒大部分土地,甚至派出了一支軍隊,試圖支援秦國。

隻是被米蘭沙給擋在了開伯爾山口。

看到這條情報,忽格魯特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豈能不知道,燕國占領身毒意味著什麼。

帖木兒將要麵臨大明來自三方麵的壓力。

難怪他會和維陶塔斯結盟,難怪他會如此著急消滅秦國。

因為這是他唯一的破局之法。

可是,真的能破局嗎?

彆說能不能打敗秦國,就算是打敗了又能如何?

朱樉完全可以帶著主力,從海上撤走。

就算將朱樉消滅了,麵對大明河西軍團和燕國的軍隊,帖木兒又能有幾分勝算?

關鍵是,這麼重要的情報,帖木兒直到現在都沒有告訴他。

這說明他並不被信任。

心中的那根刺紮的更深了。

不過忽格魯特依然沒有做出選擇。

畢竟大明再好也遠在萬裡之外,目前在安西還是得看帖木兒的臉色。

直到他聽說,無數中小部族,在得知帖木兒征討秦國的消息後,竟然主動投靠了秦國。

這個情報帶給他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是什麼讓這些小部族,寧願與秦國共同赴死,也不願意接受帖木兒的統治?

那些小部族都敢反抗,自己又在怕什麼?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帖木兒真的能打敗民心所向的秦國嗎?

這一刻,他心中的那杆秤終於開始傾斜。

在秦國的說客再一次遊說的時候,他這樣說道:

“你還不配與我談結盟的事情。”

那使者先是一愣,繼而狂喜道:

“大汗稍等幾日,我這就傳信給國內。”

很快朱樉就接到了情報,他大喜道:

“此戰,勝矣。”

“芸娘,你又立下一大功。”

柳芸娘謙虛的道:“都是大王英明,若不是您,我也想不到派人去聯絡忽格魯特,也就沒有今日的收獲。”

朱樉大笑道:“哈哈,你就不要謙虛了,等打敗帖木兒,本王重重有賞。”

之後眾人商議了一下,派遣了國相府長史傅正前去會談。

忽格魯特得知他是傅有德的兒子,也非常的重視,親自設宴招待。

之後兩人密談許久,終於達成了協議。

忽格魯特的要求很簡單,大明承認金帳汗國為藩屬,並冊封他那一係為金帳汗國之主。

以後也隻能冊封他的嫡係子孫為國主。

如果立陶宛、羅斯公國等國家,攻打金帳汗國,秦國必須要出兵相助。

之後還有一些經濟上的協議。

大體上來說,這份協議還算是公平。

傅正也沒想到事情能這麼順利,本以為忽格魯特會趁機要挾,提出很過分的要求。

哪知道,對方非常有誠意,提出的條件也都非常合理。

這讓他對忽格魯特心生好感,也對未來的合作,充滿了信心。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