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太傅,遺詔可有輔政大臣?”
眾人看去,說話的是侍中華混。
一旁中書監溫羨聞言,停下筆。起詔由中書負責。
司馬越看了一眼華混,沒料到他會有此問,心頭不由暗怒。輔政大臣不是顯而易見的嗎?舍我其誰?
現在戳破,讓我開口自薦?
不過丟臉而已。
他心中也在疑惑。華混為何要這麼做?
今日一切都脫離自己的掌控,這人就是其中之一。
其勸阻羊氏立清河,理由還說得過去。但現在問出此言,是鐵了心要反對自己嗎?
平原華氏!
他看了一眼左手側,眼神不經意間,掠過尚書右仆射荀藩,又看了眼右手側,皇太弟在最後一位。
潁川荀氏!
不,他們應該不會聯合起來的。兩人父親有仇!
司馬越趕緊結束自己的胡思亂想。當務之急,要選誰輔政?
這個名義,肯定不能讓出。
但目前八公就隻剩身為太傅的自己,和太宰司馬顒。
眾人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能得輔政的,需得是八公之一。顯然不可能讓河間王輔政,那就隻能太傅一個人獨輔?
如此,還不如不設!吃相難看。
王衍心中一動,想到個主意。但看了眼司馬越和華混,很明智沒有開口。他也不理解華混為何出此言,除了惡心下太傅外,彆無作用。
他是投靠了司馬越,但不代表事事出工出力。目前這件事,參與其中,他看不到太多收獲。
司馬熾坐在末席,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但神思也飄在外。
晉武帝立國,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義陽王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並置這八位開國功臣為八公,於是成八公之製。
太宰、太傅、太保,為上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大司馬在三公上,大將軍在三公下。
王亂時,諸王都曾為八公。但如今就隻剩下司馬越和司馬顒二人。其餘擔任過八公的,要麼剛離世,如司徒王戎,要麼已辭官歸鄉,如太傅劉寔。
他不由好奇,司馬越你會怎麼選?臨時封一位,還是詔歸鄉老臣回朝?
良久,隻聽司馬越道,“著太傅越,及平原王,共同輔政!”
還真被你找到了!
眾人驚異地看了司馬越一眼。但隨即又都皺起眉。
司馬熾也破防,忍不住看了司馬越一眼。好家夥!怎麼想到這個人身上的。
實則這人名聲有點怪,可謂之“瘋王”。
對了,都忘了,他確實也是八公,是太保。
這平原王司馬幹,是司馬懿之五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之胞弟,即嫡幼子。三人母皆是懿之原配、宣穆皇後張春華。
如今,年已有七十五。作為宗室中最高輩分者,司馬幹被拉出來當輔政大臣,確實夠資格,且資格滿滿。
隻是,不說其年老,隻說其名聲……
司馬幹最有名的一個事跡,說起來有點驚悚。
其一寵妾亡故,而不即葬,反停棺於屋,不釘。隔數日一揭棺,行不可描述之事,待屍首腐壞,才蓋棺下釘,予以安葬。
所以,皆傳其有疾。
不過,這傳聞出現的時間點,也有點耐人尋味。是司馬衷即位,賈後當政之時。
司馬衷初繼位,朝政就出現大動蕩。先是誅輔政大臣楊駿,然後楚王司馬瑋殺輔政大臣汝南王司馬亮和太保衛瓘,而後賈後殺楚王,獨攬朝政。
所以,或有人言,其自汙以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