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戊兩哨的采取的戰術始終都沒有變化,暨中央頂住兩翼出擊,可謂是中規中矩的打法。卻讓經略標營官兵無法破解,急的陳尚仁和王崇信倆人直跺腳,不斷發號施令想扭轉局麵。可官兵的體力耗儘誰都沒辦法。最終被對方一一口口吃掉輸掉了比試。
經略標營的官兵見此雖心有不甘,但事前雙方都商定好了,一局定勝負,誰都不能反悔。因此他們也是光棍,在陳尚仁、王崇信帶領下向楊林施禮,表示從今以後願聽他的號令,遵守他的軍規,決不食言。
楊林倒是很大度,勉慰幾句後便讓大家都回去,準備雙方繼續合營訓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在薩爾滸之戰後,明廷陸續從關內各地調集軍隊援遼,準備繼續與後金交戰。但是各地軍隊自身素質、訓練方法、實戰經驗、武器裝備等各不相同,沒有統一標準,打起仗來擰不成一股繩,以致讓後金軍占儘便宜。所以各軍合營訓練就是提高戰鬥力、協同能力的最佳辦法。
當時任少詹事兼河南道禦史的徐光啟,在給皇帝的奏疏中對這一問題闡述的極為透徹。而十幾年後的洪承疇、孫傳庭等人在統兵中就采取此法,對後金作戰都取得過勝利。
楊林做為魂穿後世的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要想把兩支各有差異的標營戰力提升上來,就不能分成彼此,必須合營訓練融為一體。否則日後麵對後金軍非吃大虧不可。
這不,僅是一場比試就找到了經略標營體能訓練差的問題,這在冷兵器戰場上是致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在各方麵與靉陽官兵保持一致。所以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們接受了來自靉陽標營教官們的嚴格訓練。
經略標營的官兵有的不肯服輸,便找各種借口與靉陽標營官兵比試。結果不論是騎馬、射箭,還是越野、格鬥、火器等科目,他們幾乎就沒贏過。要知道靉陽標營官兵接受的訓練可是仿照後世的中國軍隊,組織紀律也是如此。他們如何能贏?
事後陳尚仁、王崇信去問楊林靉陽官兵那些格鬥招式的來源和名稱,後者毫不客氣的告訴他們:“這是我獨創的格鬥術,名為‘自由搏擊’。”
“自由搏擊?好奇怪的名字。不過看著很實用啊。”陳尚仁和王崇信一邊撓著後腦勺一邊自語道。如果兩人若是知道這是來自後世的拳法,不知該作何感想。
在雙方比試之後的幾天裡,楊林白天忙於各種事務,晚上則開始繪製圖紙。這次他繪製的是爬犁、雪橇和滑雪板的草圖。他要挑選精銳官兵組建滑雪特戰分隊,裝備弓弩、火槍等武器,對敵進行偵察、破壞、襲擾、捕俘等特種作戰。
就象後世小說《林海雪原》中描述的那些剿匪英雄們一樣,手持鋼槍身披鬥篷,腳踩滑雪板在白山黑水間來無影去無蹤,讓匪軍們聞風喪膽。
這個時代沒有玻璃鋼、塑料、碳纖維等先進材料製作滑雪板,隻能用木材和皮毛。其中水曲柳、山毛櫸、白楊和白蠟木是常見的材料。木製滑雪板優點是密度低、強度高,容易做出各種形狀來。缺點是易受潮變形。
楊林設計的滑雪板中間隆起一部分,在上麵用鐵片做成固定腳的固定器。然後隆起的下方有孔洞,可以將細繩穿過去綁住腳。這一點與最原始的滑雪板相差不多。
滑雪板中間隆起對於操控影響很大,轉換方向不靈活。
但如果不這麼設計,直接將固定器釘在平直的滑雪板上,那麼釘子將穿透滑雪板成為最大的阻力來源。
若是將釘子砸平,那麼就沒有辦法用繩子固定住腳。畢竟現在的製造技術還很原始,沒有彈簧、卡簧等東西用在固定器上。也就不能要求的那麼完美了。
至於雪橇和爬犁,楊林對它們的改動不大,畢竟這玩意兒全世界都差不多。隻不過他把它們設計的大一些、結實一些,易於長途行軍和載運物資。
楊林一邊設計滑雪板一邊派人在難民中招募兵員。這些難民能背井離鄉逃出來,然後忍著饑寒交迫在沈陽生活下來,最後又長途跋涉來到靉陽,可想而知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意誌一定強於常人,否則早就倒斃途中了。
果然,當楊林帶人去難民中間招兵的時候,幾乎所有成年男子都群起響應,粗略一數足有兩千多人。占了難民總人數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