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軍還在愣神,又是一波彈雨襲來。有眼尖的後金兵指著天空大叫著:“來了來了,城牆後麵、是從城牆後麵飛出來的!”
後金軍上下這才發現,這些泥彈果然是從城牆後麵飛過來的。可究竟怎麼防備這玩意兒大家心裡都沒數。隻能動作麻利的四下散開,祈求各路大仙保佑自己千萬彆被打上。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後金軍上千人擠在這狹窄空間,豈是說能輕易散開就散開的?他們哪裡知道,明軍修的這些城防工事可不僅僅是阻擋他們攻城,還有分割他們陣形、壓縮空間,造成前後相擁的作用。
為的就是讓他們紮堆兒擠在一起,給己方的遠程兵器提供目標。也就是說,人家把每一步都算好了,設了套兒就等著他們往裡鑽呢。
果然,明軍這一波彈雨不偏不倚,幾乎全都落在後金軍人員最密集的中段位置。那個慘狀就不用提了,缺胳膊斷腿的傷兵和血肉模糊的屍體到處都是。一陣陣無比淒慘的哀嚎充斥著整個戰場。
“楊林,我乾你祖宗!你卑鄙無恥不講武德!”阿敏氣的兩眼冒火跺腳大罵,可這對改變己方局勢毫無作用。
這也正應了《孫子兵法》中那句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
楊林從率軍到靉陽的那天起,就開始為後金軍的進犯做準備。從天時、地利、人和等大的方麵開始,到如何利用各種戰術殺傷後金軍的細微方麵,都被他謀劃的極為詳儘。如今看來,他花費的心血沒有白費。後金軍在靉陽城下的第一波攻擊遭遇了重大挫折。
楊林在城樓上一邊指揮作戰,一邊喃喃自語道:“後世之人皆知寧遠之戰和袁崇煥,更知紅夷大炮之利。那麼在這個世界,後世當知我楊林和回回炮立威於靉陽!哼,誰說非火器方可破滿清八旗?今日我便用這些老武器證明給世人看看,我是如何打敗號稱‘明末最強軍隊’的建奴軍的!傳令,回回炮換西瓜彈,繼續轟擊!”
楊林口稱的“西瓜彈”,其實就是西瓜大小的彈丸。用來對付敵軍已經混亂的隊形。不過這種彈丸分量輕,彈道有些漂,準確度沒有百斤重的彈丸高。所以在最初的幾波打擊中明軍沒有用它們。
楊林最早的計劃是讓“回回炮”發射威力更大的石彈,但是石彈裝填要比泥彈慢,製作也費時費力,在快速壓製敵軍集團進攻方麵效果較小。所以他就讓工匠們分彆製作了百斤、數十斤和十幾斤不等的泥彈,用於對付不同的目標。
現在來看用百斤重的彈丸是對的,不僅準確度高還大力破壞了敵軍的隊形。尤其是彈丸飛行時發出的仿若悶雷般的響聲,對敵軍形成了極大的威懾。另外敵軍的攻城車輛被摧毀不少,也極大打擊了對方的囂張氣焰。
如今敵軍四下奔逃、瀕臨崩潰,正是用“西瓜彈”給與接連打擊的時候。一門“回回炮”往往能發射七八枚這種彈丸,四十多門炮加在一起發射的彈丸數量和覆蓋的範圍極廣。隻要被這種彈丸打上非死即傷。
明軍第五波彈雨襲來。它們比方才的前四波彈雨更密集,速度更快,不過飛的卻比較高。這些彈丸密密麻麻的一片,就好比天上撒下來的一張巨網,兜頭罩了下來。
“快閃開、大家快閃開......”
西林覺羅自詡也是征戰多年的老兵了,可在此時此刻望著頭上密集飛來的泥彈,也不知道如何應對了。隻是不斷大喊著重複這兩句話讓部下們躲避。
可是周圍的拒馬和鹿砦就好比一堵堵高牆,嚴重阻礙了後金兵們的活動空間。一些人想跑出這片明軍“火力覆蓋”的區域,可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通道就那麼幾條,誰想跑出去就隻能使勁兒往前擠。當大部分人的想法都與他一致時,結果就是大家都擠在一起動彈不得。
在性命攸關的關鍵時刻,誰都不想把命丟了。什麼軍紀啊命令啊,在這個時候都失去了作用。拚的就是誰的力氣大、誰的求生欲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