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固若金湯(1 / 2)

明末遼東從軍行 遼鷹 4150 字 5個月前

“敵軍距城兩千五百步.....”

“敵軍距城兩千步............”

觀測兵們一般都很機靈,一部分人是來自中軍裡的斥候。他們接受過楊林的親自培訓。例如怎樣辨彆敵軍旗色、估算人數和距離等,為的就是能不斷為己方提供戰場實時情報。他們與炮兵觀察員不同,不會計算和讀寫。但對戰場的變化極為敏銳。

觀測兵們為準確提供數據,他們早在戰前就在城外設定好標記來估算敵軍距離。如他們會在城外找一棵樹、一塊大石頭、一座廢墟甚至是一個深坑做為參照物,然後用步伐測量出它們與城池的實際距離。

為了估算敵人兵力,他們會找幾個平行的參照物,通過步伐測量出它們橫向、縱向的間距,然後通過間距估算出能站下多少人馬。不要小看這種估算,他們能為主將如何分配炮兵和遠程兵種火力、兵力提供重要數據。

包括努爾哈赤在內,後金軍對靉陽是勢在必得。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以前的經驗和認識中,認為巴雅喇之所以戰敗是輕敵所致,絕不會是明軍太厲害或是城池堅固難打。他們哪裡知道楊林是依照後世有組織、有體係、有縱深修建的城防工事。如果不是現在沒有條件弄出水泥,楊林都計劃要把靉陽推到重新築城了。

此時後金騎兵們躍馬揚刀離城越來越近,喧囂喝罵聲也越來越大。他們曾受到過警告,說明軍有一種能扔石頭和發射長矛的武器,威力不比火炮小多少,要小心謹慎不要太靠近城牆。可是多年來形成的囂張習慣讓他們不以為然。

這些後金騎兵正是皇太極的手下,他們作為大軍的前鋒策馬馳騁,如滾雷般的馬蹄聲給人極大的壓迫感。而事實也是如此,他們一路上攻城略地毫無阻擋,殺戮和掠奪帶來的快感讓他們每一個人充滿了亢奮和野性。可是當他們來到距城二裡時紛紛緊急勒停戰馬,頓時戰馬人立而起的嘶鳴聲不斷。有少數倒黴蛋來不及勒停戰馬,結果一下子衝進工事群中,頓時一片人仰馬翻。

皇太極得到手下報告說前麵遍布無數障礙,他起初還不信。可等他來到前麵看著眼前那些數不清的壕溝、矮牆、路砦、拒馬時,臉色已是一片鐵青。這麼密集的城防工事不僅會割裂己方攻城時的隊形,也會嚴重阻礙盾車、攻城車的前進速度。說白了要想攻城隻能依靠人命去填。而且城防工事足有二裡厚,要是進行填埋和破壞得弄到啥時候?這個楊林實在是太狡詐難纏了。

皇太極又看看城上眾多的平頂牆、戰棚和瞭望塔,再看看城牆上嚴陣以待的明軍,臉上肌肉不自主的一陣直抽抽。以楊林的手段,己方絕不會順順利利通過這兩裡厚的工事群。即便好不容易通過之後,士卒的體力和士氣肯定要耗費大半,等架雲梯攻城時又怎會是以逸待勞多時的守軍對手?自己隨父親征戰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布防如此嚴密的城池。看來巴雅喇三人敗於此城之下絕非輕敵大意所致。

靉陽的城防工事自巴雅喇被擊敗後,重新得到了加固、完善和增強。楊林根據後世軍事工程學,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陣地戰的實戰戰例,將城防工事設立的更密集、更難以損毀。並在有些關鍵地段拉上了鐵絲網。彆看靉陽鐵礦的礦石不能鑄炮,但是做成鐵絲還是沒問題的,隻不過是產量多少和質量如何的問題。

鐵絲網是阻礙敵軍前進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對付騎兵,簡直是天敵一般。靉陽城下的鐵絲網沒有直接設在最外圍,它們被楊林設在地勢較低的地方。敵軍視線被地勢所阻根本就看不到它們,等到了眼前才發現已經晚了。這時他們就進退不得,正好會成為守軍遠程兵器的活靶子。

這一戰術是楊林借鑒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雙方爭奪旅順港製高點208高地而來。當時俄軍修築的地堡全都與地勢融合在一起,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地堡。這些地堡的射擊孔全都向裡開,日軍衝鋒跳過地堡時,後背就完全暴露在機槍下。結果一片片被掃倒在地傷亡慘重。而後續的日軍部隊隻聽到槍響卻不知道哪裡打槍,隻能乾著急沒辦法。重複著衝鋒——被打倒——再衝鋒的慘景。

皇太極不想頓挫大軍士氣,為了打探明軍虛實也更為了在努爾哈赤麵前邀功,他心一橫、牙一咬命令一支百餘騎的後金兵脫離大隊,進入城防工事區域直接向靉陽城下而來。他要試試這工事群的威力究竟如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