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鹽荒亂賈琮屠鹽商
皇宮
禦書房
“賈琮竟然在揚州破境大儒?”
“這……”
順德帝看著皇城司送上來的情報,頓時失態的站了起來。
史書之上,不乏有棄武從文,或者投筆從戎的例子。
甚至文武全才的也不少見。
但多是一強一弱,說白了,錦上添花,空有美名罷了。
可是賈琮卻不同!
四個月前。
玄門煉氣修為破境煉神,走的還是劍修一脈!
四個月後。
儒道修為破境大儒!
甚至在此之前,誰也不知道賈琮還有儒道修為在身。
這份天賦,已經不能用恐怖形容了。
完全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陛下,皇城司剛收到的消息,紫衣侯的親兵在北靜王府門外……”
就在這時,夏守忠又送上來一門情報。
“兩尊武道先天?”
“確認是剛剛破境的武道先天嗎?”
順德帝又看了一眼手上的情報。
“回陛下,皇城司的幾波探子分彆送上來的情報。”
“紫衣侯兩名親兵都是先天第一層,應該是近日才突破的,兩人聯手才壓過北靜王府那名先天供奉一頭。”
自從賈琮第一次上麵北靜王府之後。
皇城司的探子早就在暗中把北靜王府圍了個水泄不通。
就差連一隻蒼蠅進出都記錄在案了。
“朕曾經在皇宮藏書閣中看過一本雜談……”
“說自古以來便有氣運一說,凡是天賦超凡之人,都有氣運加身。”
“行事順遂,無往不利。”
“甚至可以庇護下屬……”
順德帝輕語一聲,自行在腦海裡捋順出了一條合理的線。
當年榮國公賈代善不僅自身有著武道先天的修為,更重要的是統兵能力。
隱隱有著軍方第一人之稱。
賈家就算這些年再糜爛,第三境的供奉沒有。
可暗地裡第二境後天巔峰的武者總會有幾個的。
定然是因為賈琮的氣運,福德庇護之下,讓其中的兩個人近日突破到了武道先天之境了。
“陛下,是不是要讓皇城司的探子暗中盯一下賈家?”
這時,夏守忠開口提醒一句。
“你這老貨,平日裡定然沒少收了賈琮的好處!”
有的時候。
對方幫著你說話,未必是出自好心。
對方針對你說話,也未必是出於惡意。
夏守忠恰到好處的一句,看似是對賈琮不利。
實則直接讓順德帝心中剛剛下意識升起的忌憚之心消弭了。
換成旁人,年紀輕輕,天賦恐怖,還有氣運加身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也就算了。
可是賈琮……
回想了一下賈琮平日裡的所作所為。
“夏守忠,伱安排兩撥皇城司探子,就在榮國府前門後門盯著。”
“不要隱藏身份。”…。。
“賈琮剛剛上折,百萬兩財物已經起運神京,後續還有更多……”
“紫衣侯在江南替朕斂財。”
“朕要讓人知道,榮國府的一舉一動,朕都時刻著呢。”
“誰要是起了不該有的念頭……”
“奴才遵命!”
“長生啊……”
“說不定真能讓賈琮勘破長生之謎呢……”
夏守忠走後,順德帝坐在禦書房裡,卻再也沒了批閱奏折的心了。
自古以來,武道煉體、玄門煉氣、儒道養浩然。
其中武道和儒道到第三境雖有延壽之效,卻也超不過百五十年。
唯有玄門功法,延壽最佳。
第四境輔修延壽之法,最多可得壽數千二百年。
但是再漫長的壽命,也有終結的一天。
順德帝本身也有武道修為在身,乃是繼位以後無數資源堆積出來的初入後天的境界。
隻能強身健體,連與人動手都不行。
自古以來身為帝王,哪有不想長生的。
……
揚州
鹽務衙門
“老爺,揚州城的鹽價已經比半個月前貴了一倍好多。”
“很多百姓家裡連鹽布都吃不起了。”
“這半個月來,八大鹽商,不管是官鹽還是私鹽,一斤鹽都沒有往外出售。”
“老奴派了幾個人到外地去打探。”
“不光揚州,整個江南都在鬨鹽荒。”
林管家將打探來的情況跟林如海彙報著。
“我知道了。”
林如海眉頭微皺。
情況比想的還要嚴重。
七大鹽商把控著大乾近半鹽路。
鹽荒鬨起來,絲毫不比糧荒來的輕。
百姓本就口糧不足,若是再長期無鹽,體強者大病一場,體弱者絕對撐不過這個冬天。
倒是朝廷要問責首當其衝的就是林如海這個巡鹽禦史。
“琮哥兒,看到了吧?”
“我到任之後,分化拉攏,甚至換上幾家聽話的鹽商,各種辦法都試過了。”
“每年的鹽引歸屬鹽務衙門分配不假,可每年的份額都是這些鹽商私下裡先行分配好的。”
“我隻是負責蓋上巡鹽禦史的官印罷了。”
“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各地馬上就會鹽荒。”
“然後朝中就會有大臣彈劾。”
“這消息傳的比八百裡加急都快。”
轉過頭,林如海對賈琮無奈道。
“區區鹽商直接殺了便是。”賈琮表情平淡。
絲毫沒有把眼前的鹽荒放在眼裡。
“哪有那麼簡單。”
“不說這七大鹽商本身財大氣粗,家中都供養著不少高手,有幾家還有武道先天級彆供奉。”
“最重要的是幾十年來所有鹽路都被他們把持。”
“殺了他們,鹽運不出去,反而亂子更大。”
……
“鹽路嗎?”
“我知道了!”
賈琮淡淡點頭。
然後起身準備出門。
“琮哥兒,你去哪?”…。。
林如海見狀急忙喊住。
“殺人!”
“給敏姑姑報仇!”
準確的說,從來江南之前,便已經開始算計了。、
半個月前鹽價剛剛開始有上漲苗頭的時候。
賈琮就已經留意到了。
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手並不比林如海少。
如今江南鹽荒,終於鬨起了民怨。
民怨好啊!
不鬨的天怒人怨,哪有賈琮出手的理由。
……
錢府
“江南一地鹽價已經漲了一倍。”
“可惜入冬之前趁著運河沒結冰,咱們剛運了大批鹽出江南。”
“不然鬨鹽荒的就不止江南了。”
七大鹽商再度彙聚一堂。
不過與半個月前相比,一個個喜形於色。
鹽價一漲,就代表著不久之後就有著海量的銀子入賬。
“這一次無論如何都要把賈琮從揚州趕走。”
“他不走,揚州城永無寧日。”
七大鹽商之首的張家主恨恨的說道。
“賈琮小兒實力再強又如何?”
“九歲煉神劍修?”
“我等七家把持鹽路。”
“若是把我們都殺了,鹽荒徹底無解。”
“到時候民怨沸騰,江南糜爛。”
“總不能靠他賈琮一個人一袋袋的把鹽從江南運出去吧?”
聽了這話,黃家主冷笑幾聲。
韓家之死,激起了剩下七家的“同仇敵愾”之心。
所謂一招鮮,吃遍天。
哄抬鹽價,鬨出鹽荒這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