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搶的。”
“前幾天大將軍的身邊有個唐廷來的人,用茶葉從我這裡買走了一個奴隸。嘿,一個奴隸就換了這副盔甲,我可太聰明了。”
“李齊物?”
“是。”朗結讚道:“他與我說,他們的太上皇已經再次掌權了。”
“不錯,將軍說了,對麵隻是一個被唐廷放逐的皇子,你們看,他們就隻有那點兵力……”
話音未了,斜地裡忽然傳來了呼喊聲。
“唐軍來了!”
朗結讚回過頭,其實根本就沒看到唐軍,隻看到士卒、奴隸,以及被驅使的牧民們大呼小叫著,擁擠在一起,手忙腳亂。
這日吐蕃軍逼近時,
唐軍探馬探得了動向,回稟軍中,薛白召集諸將,說吐蕃軍見他兵少,必生輕敵之心,問何人敢前往挫其威風。
白孝德當即出列,道:“臣願請戰,必挫達紮魯恭。”
他正是擅長為先鋒進行突襲,曾有單挑史思明麾下大將,得勝掩殺的壯舉。
郭曦還在看沙盤,沒想到白孝德反應這麼快,連忙搶著道:“臣所帶都是精銳騎兵,正可為陛下破敵!”
他渾然忘了他副將讓他推諉上陣,保存實力的話,反而是爭著搶著要往最危險的地方去,要立最大的功勞。
他此番帶來的兵少,本就是與白孝德合兵。薛白遂讓二人前去阻敵。
地勢都已打探熟悉了,依計劃,他們隻要趁吐蕃軍半渡而擊,嚇對方一跳,就算是完成了戰略目標。
但郭曦卻道:“蕃軍的德性我們還不清楚嗎?每每驅趕大量的牧民。今日渡河,達紮魯恭必讓這些人鋪設浮橋。你率部前去挑釁,而我以小股騎兵搶渡涇水突襲,則牧民必潰,我可借機衝鋒。”
“太危險了。”
“王難得當年可一槍挑下吐蕃王子,你我便不能嗎?旁人隻管誇耀他萬軍叢中取敵將之首,敵軍雖萬,不過土雞瓦狗而已!”
白孝德斜睨了郭曦一眼,暗忖這小子未免太狂了,萬一陷在吐蕃軍中,反而耽誤了戰略大事。
但郭曦將門出身,情性狂傲,白孝德也攔不住他,加上白孝德自己本身就是個敢孤身殺入敵陣的狠角色,也就應下了。
大不了到時候親自接應郭曦便是。
兩人議定,郭曦大喜,親自率軍就繞道上遊,泅水偷襲敵陣。
他擔心驚到了自己的馬,特意不帶軍中的火器,唯討要了幾個千裡鏡,交於探馬,待觀測到吐蕃軍半渡,白孝德已經殺入敵陣了,當即一踢馬肚,躍眾而出。
“殺!”
二話不說,郭曦一馬當先,殺向吐蕃軍。
吐蕃軍一向是疏於行伍陣列的,打仗時為了虛張聲勢,往往驅趕大量的牧民以及邊境百姓,動不動號稱數十萬眾。如郭曦所料,今日聚在河邊大造浮橋,運輸物資的都是這些人。
如踩踏土雞瓦狗一般。
郭曦不僅是兵馬驍勇,且打的是朔方軍旗號,將旗上大書一個“郭”字,給了達紮魯恭一種強烈的熟悉感。
作為郭子儀的老對手,達紮魯恭當即吃了一驚,擔心自己是落入了郭子儀的陷阱,當即下令鳴金收兵。
郭曦殺得正歡,不料吐蕃軍退得這麼快,當即掩殺上去。
他追了一段路,達紮魯恭頻頻回顧,發現唐騎隻有兩百餘人在追,調兵返過來包夾過去。
然而,探馬來報,南邊三十餘裡又有唐軍援軍正在趕來,他隻好作罷,命令遊騎擋下追兵,從容退去。
郭曦殺了一陣,眼看攔不住達紮魯恭,乾脆回身攔截彆的吐蕃兵馬。
他抬著千裡鏡環視戰場,見到一杆搖搖晃晃、書著吐蕃文的郎氏大旗下,有個身披鮮亮盔甲的將領正在慌忙逃竄,當即向那邊殺去。
“哪裡走!”
先是一聲喝,驚得對方心慌。
接著,郭曦拍馬而上,手中長刀一挑,一個回合便打掉了對方手中的武器。
“呔!”
兩馬交錯,電光石火之間,郭曦手一捉,像是老鷹在瞬間捉起一隻野獸,直接把那將領提了過來,用力挾在腋下,急馳而去。
這等情況下,但凡那吐蕃將軍敢掙紮,就要摔下戰馬,頭破血流,因此也不敢亂動,老老實實被郭曦生擒回了軍中。
“萬勝!”
唐軍呼嘯,歡呼不已。
郭曦得意洋洋,回到大營,隻見營中又添了幾杆大旗,乃是又有將領奉召前來,正在對新君表忠。
可惜,那些人來得都晚了,比不了他已經立下首功。
把擒來的敵將一丟,郭曦大聲道:“臣幸不辱命,活捉吐蕃朗氏大臣!”
於是營中又是一陣歡騰。
大家與吐蕃打了那麼多年仗,都知道朗氏,可其實也不知道朗氏大臣都叫什麼,任什麼職務,反正看那盔甲鮮亮的樣子,肯定是吐蕃重臣,想必是僅次於達紮魯恭的重要人物。
“你!什麼名字?!”
“朗……朗結讚。”
“果然是個大人物!”
郎結讚聽得懂唐軍說話,抬頭看去,隻見唐軍們都很興奮,對著他指指點點,七嘴八舌地議論。
“名字裡帶‘讚’的都了不得,就像我們的郭郎、李郎,還有薛郎。”
“朗結讚,我好像聽說過,是吐蕃宰相吧?”
“一定是宰相。”
“喂,我問你……你,宰相,是嗎?”
郎結讚聽得瑟瑟發抖,有心想要解釋一下自己並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可他一想,若真解釋了,讓這些唐軍惱羞成怒,隻怕要把自己剁成肉泥。
他隻好裝作沒聽懂,瞪大了眼,也不點頭,也不搖頭,直把脖子梗得僵硬。
消息很快就傳遍了軍中,說郭元帥與陛下設下了計劃,包圍達紮魯恭,郭少將軍以萬夫不可當之勇,一人殺入十數萬吐蕃軍中,生擒了敵軍中的二號人物,即吐蕃宰
相。
薛白還派人傳告長安,同時讓驛馬告知各地官軍。
原本,有些州官員聽說了新皇即位,但過程不是那麼順利,還想再觀望觀望,現在聽說新皇如此彪悍,同時郭子儀的兒子還如此鞍前馬後,不敢再有絲毫猶豫,紛紛趕到邠州。
其後數日,雙方又有交戰,互有勝負。
但唐軍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多,士氣漸盛,達紮魯恭顯然已經失去了大勝的希望。
每過一天,局麵都對他更為不利,若再拖下去,他可能連撤軍都有困難。
真到要退兵時,想到唐廷現在有這麼年輕又英武的君主,隻怕要不了十年,就會對吐蕃有巨大的威脅,錯過了這個擊敗他的機會實在讓人不甘。
因此,達紮魯恭思忖良久,決定轉道向南,搶擄奉天,作勢威脅長安,調動薛白來追,迫使唐軍往東麵布防。
到時他將突然西向,搶擄鳳翔,然後殺回隴右。
過程中,一旦唐軍追擊時出現冒進之舉,他也可突然殺個回馬槍,試著殺到那杆龍旗之下,活捉大唐皇帝。
樹挪死,人挪活,眼下這個局麵,吐蕃軍隻有騰挪輾轉,才能打開局麵。
當然,地勢不熟是一個大問題。好在,達紮魯恭並不缺向導。
他就命令李齊物、高暉為大軍引路。
李齊物身為宗室重臣,曾經幾次到過奉天祭祀,高暉久在涇州,兩人都對這一帶的地形非常了解,很快就畫好了地圖。
他們擬定路線,達紮魯恭大喜,當即下令,大軍明日啟程。
是夜。
李齊物在帳中吹起了胡笳,聲音十分悲切。
隔著幾個營帳,高暉聽著曲子,也是幽幽歎了一口氣。
忽然,他身後的一名親兵開口說話了。
“將軍可是想到前路茫茫,心中憂愁?”
“你在胡說什麼?”高暉道。
“將軍之所以到吐蕃軍中,並非叛國,而是為太上皇借兵。可現在太上皇已晏駕,世人不知將軍的苦心,隻罵將軍是國賊。哪怕助吐蕃劫擄一番歸去,將軍又有何前途可言呢?”
高暉無奈地長歎一聲,道:“事已至此,還有什麼辦法?”
“將軍與李齊物不同,李齊物與新皇有私怨,將軍卻還有棄暗投明的機會。”
高暉一回頭,先是不悅,之後目光閃動了幾下,搖頭道:“我又何嘗不想棄暗投明,可惜,沒有機會啊。”
“小人不敢瞞將軍,小人乃是白孝德將軍派遣而來的。”
高暉驚得退後兩步,震驚,大怒,道:“你說什麼?!”
“將軍把情報塞在小羊肚子裡,讓它出營尋找母羊,此事早為白將軍得知,他讓我隨將軍到吐蕃軍中,傳遞消息。現今,達紮魯恭已為王師團團包圍。這是將軍最後立功的機會。”
當夜,一張簡陋的地圖就被送出了吐蕃大營,上麵標注著吐蕃軍的進行路線。
高暉承諾,會將達紮魯恭引入一個既定的設伏地點。
(本章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