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武英聽完愣神,大概一時還沒太轉過彎來。
張達義一旁詳說道:“剿匪之事本是一樁功績,但大梁這些年災情四起,民生多艱,各地流民占山為王之事,並不鮮見,如此一來,剿匪之事多是虛耗無功,不如養虎為患,震懾四鄰來的更有好處。”
他這番話,不但謝武英聽得認真,旁邊不遠的謝文傑,也忍不住靠近過來,打算聽聽張先生的解答。
十幾歲少年初長成,原打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還未下場應考,便當頭迎來抄家重擊!
流放三千,兩人本應該也是一路嘗儘心酸苦楚,卻沒想到柳暗花明,謝氏家神現身保護,流放路途上的艱辛磨難,反而被神明的高深莫測所掩蓋,兩個人來不及心疼自己就一腔熱忱地崇拜起謝家神明。
與其他久處官場中明暗規則的人相比,謝武英和謝文傑的心裡,仍有少年強國抱負之心。
而真到了現實之中那些以利字當先的事上,兩個人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謝豫川說“剿匪不如養虎為患”八個字時,謝武英輕蹙劍眉,眼中似懂非懂,但他好像又能聽懂。而謝文傑書生心性較重,聽到謝豫川清淡無波道出這句話。
先是微微詫異,隨即聰明的領會了其中的潛台詞,等他想通了一點,雙目驚詫,不敢置信道:“此地離京不近不遠,焉敢如此大膽?”
張達義笑了笑,看向謝豫川。
謝豫川沉吟少許,道:“正是因離天子腳下不遠,才好行事。不然山高皇帝遠,占山為王,攔截過往,才更危險。”
謝武英好像有點聽懂了,他挑起大拇指,順耳際指了指身後。
“那後麵跟著的那閔家商隊,豈不是可憐?”
謝武英眉眼不變,隻是目光深沉了許多。
“五年前,西北旱災,薊國和戎國遍地餓殍,西北順州知府上奏朝廷,請朝廷救災,朝廷國庫空虛,遲遲不下賑災銀,就連邊軍都三月不發糧餉,謝家戍邊沒有辦法,自籌糧餉鎮守邊關。可惜,謝家能力有限,無法顧及到順州府境內百姓生計,災情嚴峻,流民四起,那時匪禍之事頻發……”
謝豫川的嗓音本就低啞,帶著淡淡的回音,塗嫿就在“旁邊”,本來還在等係統查缺補漏升級之後查看狀況,等待過程中,忽然聽見謝豫川談及過往,不由也“湊”了過來些許。
謝豫川正說著話,忽然話音頓住。
身旁親近幾人詫異道:“怎麼了?”
“沒事。”謝豫川道,“方才說到何處?”
香氣微濃,他心神恍惚了一下。
謝武英提醒道:“順州府匪禍頻發。”
謝豫川輕點下頜,邊走邊說,幾人閒談,聲音不高,但謝家護衛們見少將軍同兩位少爺們談事,自覺擴散到旁邊,將其他人前後左右隔得稍遠一些。
白日裡,一路上蟲鳴鳥叫和說話聲不絕於耳,隊伍裡的流犯們一路奔波都走醒了,說話的,吵架的,雜音嗡嗡。
反倒襯得幾個人聚在一起閒談的樣子,不足為奇。
謝豫川似意識到了什麼,但他清淡的將神明“靠近”之舉,輕輕略過,繼續同兩位族弟閒說往事。
“順州府四周幾個重鎮,接連遭到匪徒劫掠,造成百姓巨大的恐慌,彼時又逢天災,不少人背井離鄉出去逃荒。”
“順州知府帶人四處查案,發現匪禍之事另有蹊蹺,原是地方有幾個大家鄉紳勾結,趁亂劫掠,侵吞良田財物。”
謝文傑聽罷,歎了口氣,“亂世發財不怕天打雷劈麼。”
張達義笑了聲,“亂世才好發財。”
謝武英問:“那後來呢?”
“順州知府查明背後恩怨,無能壓製,愁了幾夜當時不知得了誰的主意,跑來邊營帥帳。”
謝武英眼睛大亮:“請官兵協理?”
謝豫川輕笑一聲,那眸中的笑意看著謝武英,就像看一個可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