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晨說道:“以後要是建廠了, 咱們把廠建到鎮上去,或者建到縣城,然後讓村民們去打工。他們不方便每天跑來跑去,慢慢應該就會住在山下了。”
“但是很多東西隻能在山上做, 把廠子開在山外麵不太好管理。”陳清峰不太認同這個方案, “而且前期肯定隻能咱們自己的人來做產品, 真要讓普通人來做,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產品本身是咱們自己人來做, 不過其他相關的東西還是可以放到外麵的,比如包裝之類的。”柏晨接著提議道, “到時候廠子配套建居住的地方, 招工不限年齡,優先我們村的村民, 工資足夠吸引人的話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這倒是個辦法, 不過即使這樣可能也會有人不願意去。現在還有時間,你們隨時想想辦法就是。”陳清峰最後道。
“好。”
秦燦那邊立即安排從山背後修一條公路, 從那個通道口的位置修到圍牆處, 從圍牆處又修到跟原本的公路相接,測量下來, 距離總共也不到一公裡。
圍牆裡的情況沒有外人知道, 圍牆外本身就有一條以前人走過的小路通往公路, 隻需要挖寬壓平。
對外說是為以後公司運輸物資做準備,沒有人會產生懷疑。
柏晨這邊除了每天辛苦工作,村民搬遷的事也總放在他腦海裡, 一有空就想一想,挨家挨戶考慮村民家的具體情況。
各戶人家留守的老人年齡和身體情況,在外麵的子女又是什麼情況, 他們能夠順利搬遷的幾率有多大,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他們順利搬遷,……
一係列的問題,事無巨細,想到一點他就記錄一點。很快做成了一個表格,每戶人家的情況都直觀展現在表格裡。
群眾工作最難做,他也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
好在他現在跟村民們的關係很好,大家也都信任他,這一點肯定會對他這個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跟陳清峰提過的建廠招工方式外,他還想到一個辦法——扶貧搬遷。
在他回鄉的時候,他們村還是很貧窮的,而且這麼小一個村落處在大山深處,以後也不好就地發展,從各方麵來說都符合異地搬遷的條件。
最近扶貧工作也在進行中,前段時間還有村乾部來登記一些事情,有城裡的單位對口扶貧的事好像也即將落實。
也許他可以打聽一下他們小山村的扶貧方案是怎麼樣的,能不能從這個方向努努力。
唯一的不確定的就是因為他們在這裡開展工作,租了村民們的房子和田地,一下子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好起來,至少變得比很多山村都不缺錢。
如果這兩個方案都行不通,那就隻能靠組織想辦法,找其他理由動員搬遷。
按陳老的意思,這是下策,希望能想到更好的辦法。
不過即使從這方麵考慮,柏晨倒也想到一個辦法,就說這裡的山區存在一些居住風險,村民們肯定會搬走。
但那樣的話也會有其他麻煩,誰來負責村民們搬遷和安置?也得有相關單位對接。
如果全村都因為居住危險而搬走了,他們“公司”這些人卻還留在山上,父母也不會同意。
但無論如何,方案已經擬出來幾個,柏晨相信一定能夠順利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秦燦那邊組織基建隊伍修路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為了運輸的車輛方便出入,他們還把原來的村道也進行了拓寬和加固。
修路這種事情在村民們看來是天大的好事,雖然秦燦帶人修路也是為了創業,但是村民們一樣跟著收益,打心裡感激。
大家自發扛著鋤頭和鐵鍬去幫忙,還有人送水送茶,大大提高了效率。
公路很快修好,沒過幾天,上麵派來的運輸車輛也到了。
運輸車輛一來就是十幾輛卡車。
每次的大動作陣仗都出乎意料的大,村民們有點奇怪,柏晨這個創業方式實在跟他們想象的不一樣。
至今這麼長時間了,還沒見到有什麼產品生產出來。說好的科技農業,田地裡確實栽種了不少東西,但是也沒見那些東西有什麼產出。
現在卻開進來這麼多卡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山裡挖礦呢。
可是也沒見有挖礦的機器在作業啊。
父母也很奇怪,尤其村民們一議論,他們更坐不住了,問柏晨:“阿晨,你們這什麼都沒種出來,怎麼還開進這麼多卡車?來拉什麼啊?”
“哦,這個啊,因為我們在山上做作物栽培試驗,會產生一些科研廢料,留在山上會汙染環境,所以要拉走。”柏晨知道他們會問,早就想好了答案,“也有的廢料拉到城裡還可以二次利用,拉出去還可以賣錢。”
這個解釋還算合理,父母聽不出什麼破綻。
柏澤祥感歎:“現在做事真的很不一樣,你們在這裡做栽培試驗,還要考慮環境問題,很講科學。”
“那當然了。”林豔則一臉驕傲,“不是說了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事業可不能破壞環境,你看咱們這裡山清水秀,可不就是金山銀山嘛,要保護好,阿晨你們做得很對。不過那麼多車大老遠開進來,會不會虧本啊?”
“這個你們放心好了,我們怎麼會做虧本買賣嘛。”柏晨笑道,“賣了那些廢料還能再賺點錢呢。”
“哦那就好。”父母放下心來。
空間裡有的植物,尤其是灌木,經過科研人員的研究,發現對治荒漠非常有用,比空間外任何植物都好,而且還不會因為是外來物種而破壞生態。
還有的土壤和水,對改善已經被破壞和汙染了的土地改造作用顯著。
這些植物、土壤和水,用科研隊伍製造的小運輸車從空間運出來,再用那些大卡車運走。
最後會運到幾處指定的地方,對環境進行修複。
現在還隻是初步階段,所以也不會大規模進行這項工作,在小範圍先看效果,效果與研究結論相符,才會擴大規模。
運輸這些東西都跟植物和環境科研組相關,也就是江琳他們小組。
所以卡車隊一到,江琳帶著組員一起,每天都跟隨科研隊裡的小運輸車一起進空間,全程把關運出來的物資。
剛作業了一天,第二天江琳來找柏晨,“小柏,你最近擠得出時間嗎?能不能幫我們一個忙?”
“是運輸物資出來的事情吧?”柏晨問道。
“對,這都被你猜到了。”江琳道,“這段時間我們組都要忙這件事情,原來研究中的一些事情就暫停了下來。但是有的東西不能停,想讓你幫忙盯著點。”
“沒問題啊,”柏晨反正是組織裡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正好這段時間其他事情也沒那麼忙,“那你帶我看看是哪些。”
“謝謝你。”
江琳帶著柏晨到研究室,給他講了哪些需要他幫忙盯著的。
“主要看看這些的指標變化,每天做一下記錄。”江琳指著研究室裡一些試驗器皿,“然後每一樣也需要定時換一些原料,上麵都寫了時間點的。”
柏晨跟著看了一圈,這裡麵做研究的除了土壤和水實驗,還有一些微生物和低等動物,以及植物種子的培育。
每一個實驗旁邊都詳細寫著什麼時間點換什麼原料,哪個時間點記錄哪些指標數據。
“我明白了。”看完後他立即答應下來,“放心交給我吧。”
這些實驗平時是江琳組的好幾個人分工在做,不過柏晨對自己一個人看好這些東西有信心。
“那就拜托了,真的感謝你。”江琳真誠道謝,“交給你我也放心,不過每天傍晚我還是會來看一眼,你彆介意。”
“我介意什麼,那不是你的工作流程嗎。”柏晨笑道,“你要是不每天來查看一下,我自己也不踏實。”
“那倒也是,感謝你能理解。再次謝謝你了,幫了我們大忙。”
“這也是我的工作嘛,我本來就是哪裡需要就去哪裡。你彆客氣,放心去忙吧。”柏晨道。
這個活至少要接一星期,一星期後江琳組的人員才有可能完成運輸空間裡物資的工作。
雖然江琳說隻需要他盯著,該換原料的時候換一下,該記錄數據的時候記錄一下,但是柏晨不打算隻做這些機械的事,該做的研究他也會繼續。
剛接下來第二天,柏晨就發現江琳組研究室裡的幾個實驗,有的可以分成及個分支來研究,有的可以再推進一步。
午飯後的間隙時間,他第一時間找到江琳,“琳姐,我發現了一些事情,你能來研究室一趟不?”
“怎麼了?發現什麼了?”江琳很重視,不管發現研究的實驗有好的方麵還是不好的方麵,都是大事,“走吧,邊走邊說。”
柏晨把自己的發現講了一遍,來到研究室具體給江琳看了他的發現和數據推論。
“還真是。”江琳看後兩眼發著光,心裡也有點小激動,“小柏你這個發現太關鍵了,你能幫我們往下實驗不?”
“可以啊,我求之不得呢。”對於科研上的新發現,柏晨也總是容易激動,一激動,開口就是心裡話,“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