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天下士子和神穀門派的下山弟子看到自己的誠意,毫不掩飾的把秦國的亂政和國恥痛說出來,以證求變之心,可謂是求賢若渴。
也確實當時秦獻子去世的太倉促了,在戰場上嘎嘣的,很突然秦肖子就繼位了,手底下是沒有得力的助手的。
神穀派的隱弟子是很謹慎的,並且不能出世,隻能以暗線輔助秦國國主,為什麼會這樣,以後再詳細展開,這條規矩是祖師爺定下的。
導致神穀派的隱弟子會輔助上一代國主秦獻子,但是卻並不會繼續對下一位國主儘職。
央革當時正從魏國離開,雲遊四方,尋求明主,看到這篇求賢令,義無反顧,直奔秦國而去,央革給的理由是:
一,君主能曆數先祖四代無能,痛說國恥,開先河曠古。
二,求霸業而不求於貴族,身處窮弱之勢,竟能做遠望吞吐八荒之鯤鵬。
三,胸襟開闊,敢與權臣分享秦國的權力,變革之心可昭日月。
我知道這些都是央革的說辭。
其實央革早就給自己想好了退路,當時和秦肖子談變革的時候,第一條就是,我幫你變法,變強大,得罪貴族等等,你確保一點,你在世的時候絕不能負我,必須在有生之年絕對的信任和當秦國國主期間不能相負。
這就是信君如信我,終我一生,絕不負君。公如青山,我如鬆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這確實是秦肖子和央革之間的默契,央革才沒那麼傻,這點比酸秀才強多了,哪像這個又酸又古板秦蘇啊,叫彆去彆去,最後硬要去送死,屍骨無存,車裂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