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體觀看這《山海圖》中的十三幅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山經圖和海經圖的差異,其內容,文風,性質的差異。
《山海圖》很明確的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麵部分的山徑圖和海經圖內容迥異,篇次方麵的文風也是大相徑庭。
從內容方麵,山經圖以山嶽為綱,講述的是群山的自然風貌。而海經圖則以海為經,講述的是四海方國的風俗景觀。
從篇次文風來看,山徑實在,雖然涉及怪異的神獸惡鬼和異形之物,但是整體是特彆務實和實實在在的記錄,或者說在非常詳細表述每一個山嶽的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海經偏向於虛,讓人看了之後,感覺在虛幻或者幻像中。
山經的篇次文字記載的相當詳密,山嶽的方位,距離,河流,飛禽走獸,花草樹木,連礦產資源都極其的詳細和具體。
山經對山川自然走向的順序,山嶽脈水,有條不絮地記載方位,動植物以及各種物產的性狀,功用,原原本本,據實道來,仿佛生怕我看不懂一樣,哪裡有山嶽,山嶽的走向,河流的流向,這山嶽裡有什麼,如果有山神,山神是什麼樣的,祭祀是什麼樣的,地底有哪些礦物,都極其詳儘。
而海經篇次文字和畫像像騰雲駕霧一般,四海之外,絕域之國,特殊種類的異形之物,神奇怪物,恣肆汪洋,漫無綱紀。
海經圖和篇幅文字一看就給我一種虛而不實的感覺,它的行文次序也不是依托自然山水,自南到北,從東至西,形成一幅方方正正的方域圖,山川方國沿著四方區域一字排開,整個圖看似在講山川,但是篇次文字卻完全不是依循山川的自然走向,而更像全是獨具匠心的人為構造。
山經雖然分了五卷,和八幅畫,但是篇幅文字裡有山脈水係的自然走向,敘述各類事物縱橫交叉,旁逸邪出,不按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