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點路,基本南二經全部走完了。
‘東五百裡,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璧瘞,糈用稌。’
再向東五百裡,是漆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盛產博石,不產玉石。
漆吳山位於東海之濱,在山上遠望可見一片丘陵,有光影忽明忽暗,那是太陽出沒的地方。
總計南方第二列山係之首尾,從櫃山起,直到漆吳山止,共有十七座山,綿延七千二百裡。、這十七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龍身鳥頭,祭祀山神的典禮是把畜禽配上玉璧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南一經的山神是鳥身而龍首,南二經的山神是龍身而鳥首,會不會是同一個山神變幻而成,這個疑惑先留著。
鹿吳山和漆吳山僅僅隻隔了條澤水,東海在漆吳山的上頭,漆吳山沒有玉石,但卻有很多博石,站在漆吳山上,看日出,滾滾東海,神光閃耀,美極了。
南二經到漆吳山就結束了,十七座山,走的還算快。七千兩百裡。
山神跟南一經一樣,都是同一位山神,龍身鳥頭,其它的祭祀也跟南一經差不多,用的野獸畜禽配玉璧,用吃的稻米祭祀。
但是南二經的山嶽都是沒有任何草木,植被之類的,就一座山嶽虖勺山上植被茂盛。
南二經的山嶽,野獸,怪物給我的感覺就是受詛咒之力,而且隻要見著了就會被流放,發大水,發生大戰,所以詛咒之力很強大。
在南二經的十七座山嶽裡,沒得到什麼有用的東西,都是長見識之類的,看到一些祭祀台,四方的,身上防禦的實際東西還是太少了,就隻在南一經十座山裡得到些實用的。
繼續趕路,看看南三經裡有什麼亮眼的好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