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的時候,這些機械流體就會從身後的裝置裡延伸出來,形成機械觸手。
很顯然,這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技術,就是納米技術。
但應該還不止。
納米技術,也叫豪微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納米~100納米範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的一種技術,而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用單個原子或者分子製造物質的技術。
它是許多現代科學結合的產物。
彼得知道,斯塔克集團一定掌握了一些納米技術。
因為在給他的這套蜘蛛戰衣上,就存在著一些納米技術的痕跡,比如戰衣穿脫時自適應身體的寬鬆和緊縛,可以根據他的體型來進行自我調節的。
但這個技術並不高明,隻能說一般。
此外,在他這段時間研究的時候,彼得也看到了一些斯塔克集團的內部資料,知道斯塔克集團內部對於納米材料的主攻方向是納米金屬。
這也正常。
畢竟斯塔克集團的本名是“斯塔克工業”,作為一家重工企業,金屬合金的加工製造才是它的本職。
再說,作為斯塔克集團領頭人和靈魂人物的托尼·斯塔克還是鋼鐵俠呢。
如果說斯塔克集團有什麼高精尖技術,那肯定都能在鋼鐵戰甲上找到才是。
如果找不到,那就說明不夠頂尖,不配上戰甲,或者被更好的上位替代了。
在納米技術這個大類下,其實又可以分為六個分支,分彆為:納米物理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技術和納米計量學。
而彼得主要關注的就是納米物理學、納米生物學和納米加工技術這三個維度的知識。
他利用自己和幾位不同蜘蛛俠的蛛絲作為納米材料的基礎結構,從蛛絲中找到了一種獨特的納米蛛絲材料。
當物質達到納米尺度,也就是大約在0.1~100納米之間的這個範圍空間時,物質的性能就會發生突變,展現出一種既和原來組成的原子、分子不同,也和宏觀物質的特殊性能構成不同的特殊性能。
舉個例子,原本宏觀層麵上具有導熱、導電性的銅、銀等良導體,在進入到納米尺度後,就會失去原來的性質,表現出既不導電、也不導熱的特性。
而蜘蛛俠的蛛絲,就是一種“天然”的原始納米材料。
在經過彼得一次次的實驗和加工後,他找到了其中的特性。
他發現,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對的,蜘蛛俠的蛛絲原料並不僅僅可以用來作為蛛絲,還可以用來製作戰衣!
而且,是真正的納米戰衣!
於是,彼得就琢磨著,如何以納米蛛絲作為底料,在不影響本身性能的前提下,添加入一些金屬單質的納米材料來提升關鍵部位的防護性,然後製作成類似章魚女士的流體機械觸手的樣子。
這樣一來,他就不需要每天都在身上穿一套蜘蛛戰衣,或是在背包裡塞著了。
前者總是悶熱悶熱的,穿久了不舒服——還好從神奇蜘蛛俠B那裡學到了撲爽身粉的小技巧,稍稍增加了一些體驗。
但撲了爽身粉以後他身上香香的,讓同學以為他學弗萊士臭屁地給自己噴香水。
至於後者,被人發現的風險有點大。
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來翻背包,但萬一呢?
而且,如果能製造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戰衣,就可以徹底脫離他們的監視了吧?
研究並製造出一套“流體”納米戰衣,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