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遷都北平?和老九的想法一樣啊!【略水】(2 / 2)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對比之下,朱棣這點功績,完全就不夠看了!

安南那才多大一塊地方啊?

【同年,你提出了想要遷都北平的計劃,儘管朝堂之上有不少反對之聲,但你依舊力排眾議,同時讓北平開始了皇城和皇宮的修建!】

恩?

老四居然要遷都北平,而且還是說乾就乾啊!

看這個架勢,遷都是勢在必行了!

難道大明朝未來的國都,就定在北平了麼?

朱元璋一臉的震驚之色,但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有一說一,他也早就有了遷都的想法,隻是到目前為止還沒能夠實施而已,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朱元璋也覺得應天府作為大明京師還是不太妥當,大明國都應當在北方!

隻不過他現在想選擇西安府,結果老四卻遷到了北平去了!

【永樂五年,才剛剛出海歸來的鄭和在你的授意下,開啟了第二次下西洋,同年徐皇後病逝,讓你悲痛不已!】

朱元璋心頭微微一震!

老四似乎對下西洋這件事情有些執著啊,這個鄭和才剛剛回來呢,居然又第二次下西洋了!

更讓朱元璋詫異的是,徐家大丫頭,居然在永樂五年的時候就病逝了,隻當了四年的皇後!

身為過來人的朱元璋,自然也對這個時候的朱棣感同身受!

朱棣失去了徐妙雲,就如同他朱元璋沒了馬秀英一般,那種失去了摯愛的痛苦,也隻有自己能夠體會了!

【不過同年總算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永樂大典編纂成功了,但如果可以,你寧願不要這份功績,也想要求得心愛之人繼續陪伴在自己的身邊!】

朱元璋不由歎了口氣。

永樂大典居然五年的時間就弄出來了,有點出乎朱元璋的預料!

這也說明那個解縉還有姚廣孝,的確是有點東西的!

但這樣的功績,和痛失摯愛比起來,顯然也微不足道,隻能說是聊以安慰了!

【永樂七年,鄭和開啟了第三次下西洋之旅,同時漠北傳來了丘福戰敗的消息,也讓你下定決心要親征漠北!】

【永樂八年,你第一次親征漠北,大敗韃靼之後,又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裡軍,本雅失裡僅以七騎逃遁。】

【明軍又擊破阿魯台軍於興安嶺。阿魯台部眾潰散,阿魯台攜家屬遠遁,明軍大獲全勝。】

【後來,阿魯台降順,成祖封其為和寧王。在此之前,你已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

【但瓦剌勢力不斷強大,不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圖控製韃靼。】

恩!

老四這小子果然還是那個性子,說打就打!

不過直接擊敗了韃靼,到也沒給老朱家丟人!

不過想要徹底肅清這些韃子,老四明顯還差了不少火候,或者說根本難以做到啊!

韃子就是這樣,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

這一仗也未必能給大明帶來幾年的安穩!

也不怪朱元璋這麼想,韃子什麼性子,他朱元璋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這要是給老四安排個耶戈律特這樣的角色在草原,估計老四能不能頂住還另說!

【永樂十年,鄭和的船隊第四次下西洋,你也冊立了朱瞻基為皇太孫,打算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朱元璋有些無語地看著鄭和艦隊再次出海的畫麵,看樣子前幾次下西洋,讓老四嘗到甜頭了啊!

如果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好處,老四也不會如此執著的一次又一次讓鄭和帶領船隊出海了!

不過朱棣如此著急的把朱瞻基冊立為皇太孫,則是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

難不成是怕重蹈朱允炆的覆轍,打算孫子輩的也要從小開始抓起?

想到這裡,朱元璋多少有點不得勁了!

【永樂十二年二月,你再度出塞親征瓦剌。六月,忽蘭忽失溫之戰,答裡巴汗與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王,率騎兵分三路列陣距明軍十餘裡的山頭上,約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

【明軍派兵向馬哈木挑戰,馬哈木派蒙古騎兵衝下山坡迎戰,被明軍密集的神機銃炮射回,隻好聚集在山頂。此後明軍的東西兩翼部隊挺進,雙方互有死傷。】

【傍晚,你指揮數百精騎為前鋒,火銃隨後齊發,騎兵乘勢力戰,瓦剌部大敗,王子等十餘人陣亡,數千人被殺,答裡巴、馬哈木、太平和把禿孛羅脫身逃亡至土剌河。】

【明軍大破瓦剌後,向阿魯台宣諭捷報,阿魯台不久後便遣使來朝。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謝罪,恢複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

哼!

一幫記吃不記打的賤骨頭!

隻有徹底把這些韃子人給打疼打怕了,他才能敬你怕你!

看到這裡,朱元璋也有些無奈!

這些草原韃子就像是狗皮膏藥,怎麼甩都甩不掉,除非有辦法直接肅清,但顯然老四也沒有那個能耐讓這些韃子徹底臣服!

【永樂二十年,你正式下旨遷都北平,改為順天府!同年,你就率領大軍再次征伐韃靼部!】

十六年過去了,大明這國都總算是遷到北平了啊!

不過剛剛遷都就直接禦駕親征又是什麼操作?

老四這是打仗打上癮了啊!

【七月,明軍到達煞胡原,俘獲韃靼的部屬,得知阿魯台已逃走,停止追擊,在回師途中,你又率軍擊敗一貫支持阿魯台的兀良哈部,捕斬甚眾,兀良哈部的餘黨詣軍門投降。】

【永樂二十一年七月,你再次親征阿魯台,九月,明軍聽聞阿魯台為瓦剌所敗,其部落潰散,便未出兵開戰。】

【十月,韃靼王子也先土乾率領部落投降,朱棣封其為忠勇王,賜姓名金忠。十一月明軍回到京師。】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你死於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

【你是朱棣,靠一場靖難之役成功從侄子手中奪得皇位的永樂大帝!】

朱元璋:“……”

死了!

老四居然死在了第五次北伐回來的路上!

算時間,老四好像也就活了六十多歲啊!

然而還沒等朱元璋來得及從朱棣的病逝當中回過神來呢,畫麵再次一個跳轉,推演依舊還在進行當中!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