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幼帝朱祁鎮登基,宦官當道?【略水】(2 / 2)

這下朱元璋反而有些意外了!

他本以為自己這個孫媳婦會趁機掌控大權,學那個什麼漢朝呂後之類的,沒想到她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看樣子,老四家還出了個好媳婦啊!

【你即位後,祖母被尊為太皇太後,雖未垂簾聽政,但“委政閣臣,從中主之”,仍發揮其影響力。】

【你從正統元年三月起通過經筵學習經史,政務則委任號稱“三楊”的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以及勳臣張輔和禮部尚書胡濙。】

【另一方麵,王振因受到你的寵信而迅速升職,在你即位八個月後就被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與掌握票擬權的閣臣互相製衡。】

【王振起初不露聲色,並與“三楊”為首的輔政大臣關係融洽。他曾在祖母帶著你去功德寺拜佛時巧妙阻止此事,又在你與宦官踢球時進行勸諫,由此博得“三楊”的好感。】

恩?

這個跟在小皇帝身邊的太監,可不像是什麼好東西啊!

朱元璋看到這裡,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

直覺告訴他,這個王振處心積慮的想要攀附內閣重臣,顯然是打算搞事情啊!

後宮不得乾政,因為情況特殊,他朱元璋也就忍了!

宦官不得乾政難不成也要因為這個王振被打破麼?

這他可忍不了!

【祖母張氏也注意到了王振,時常對他進行敲打!但是王振很聰明,知道你才是他最大的靠山!】

【你覺得王振是你最好的玩伴,也是最值得信任的身邊人,所以因為王振的事情,你沒少和祖母以及母親發生抵觸和爭執!】

【正統二年祖母召見“三楊”及張輔、胡濙,要求你聽他們的話,一切事務必須五人讚成才可施行,隨後王振進入,太後即以宦官“禍人家國”為由要賜死他,你頓時就急了,跪地為之求情,王振才免於一死。】

【還有一次,祖母派王振到內閣詢問一項政務,楊士奇還沒票擬,王振就先做出決定,楊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議,太後也鞭撻王振,讓他向楊士奇謝罪,並警告如再犯就殺無赦。】

還是心軟了啊!

殺一個太監,還需要顧忌小皇帝什麼態度麼?

直接先把人給宰了,回頭朱祁鎮再怎麼哭鬨也沒用了啊!

朱元璋看到這裡,都替張氏感覺著急,但他偏偏什麼都做不了!

【正統四年,王振裁決楊士奇和楊溥之間圍繞廖謨杖殺驛丞案的糾紛,令祖母滿意,從此王振日益膨脹,內閣凡有糾紛,都由他裁決。】

完了!

這個王振當真有手段啊!

不知不覺,居然連張氏都對他另眼相看了!

【此外,王振還不斷教唆你對大臣采取嚴厲態度,先後借故懲置了王驥、鄺埜、劉中敷、吳璽、魏源、何文等官僚,並處罰了沒有及時彈劾的言官。言官鑒於你的態度,也頻繁參劾大臣,王振借以立威於群臣。】

【正統六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竣工,你於十一月初一日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並頒詔大赦天下,此舉意味著你已經實質親政。】

【翌年五月,舉行大婚,冊立錢氏為皇後。同年十月,祖母張氏去世。三楊中的楊榮已在兩年前去世,另外兩楊年事已高,加上失去了作為後盾的太皇太後,也隨之失勢。】

【你至此完全乾綱獨斷,而其所親信的宦官王振的聲勢也如日中天,這從他在奉天殿落成宴會上破例出席並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但是你對此卻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正統八年六月,翰林院侍講劉球借奉天殿鴟吻被雷劈的機會上疏進諫,其中有“親政務以總權綱,任賢德以重大臣”的內容,明顯針對王振,遂被王振迫害致死。】

【正統十年,錦衣衛卒王永在鬨市貼匿名信揭發王振罪惡,被偵破後你下令將其立即淩遲處死。】

昏君!

奸宦!

看到這裡的朱元璋不由得破口大罵了起來!

一個朱祁鎮,一個王振,簡直就是狼狽為奸了!

再這樣下去,大明朝就要被他們主仆兩個徹底葬送都有未可知,這可不是什麼危言聳聽!

南宋的趙構和秦檜,便是前車之鑒!

【正統十四年六月十七日,你得知瓦剌計劃攻掠大同的情報,派駙馬都尉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三路軍馬,隨時準備迎敵。】

【七月十一日,韃靼、瓦剌大軍分道入犯明朝,也先入侵大同,脫脫不花入侵遼東,阿剌知院入侵宣府,此外又有一支部隊侵擾甘州。其中尤以也先一路來勢洶洶,擊斃明大同右參將吳浩。】

【隨著各路軍情傳來,王振慫你禦駕親征,你則令群臣商議,吏部尚書王直率廷臣合章勸諫,認為此舉既不能及時接收四方急務,又不利於你的個人安全!】

【你則不以為然,批示:卿等所言皆忠君愛國之意,但虜賊逆天悖恩,已犯邊境,殺掠軍民,邊將累請兵救援,朕不得不親率大兵以剿之。】

【七月十五日,你命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師,翌日就帶著五十萬京軍出征,還帶著王振以及張輔、朱勇為首的勳貴大臣。】

【此時明軍在陽和口之戰中兵敗、宋瑛等戰死的消息傳來,形勢對明朝更加不利。】

【七月十九日,你率軍過居庸關,隨征群臣請求停止前進,你卻不聽他們的,仍舊一意孤行。】

【七月二十三日,你率軍抵達宣府。這天,風雨突至,邊報益急,群臣再次請求停止前進,王振發怒,要求他們巡視陣地。】

【八月初一日,你率領大軍抵達大同。翌日,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勸王振說:“若行,正中虜計”。王振開始有所畏懼。】

【再加上自出居庸關後一路上非風即雨。到了大同,驟雨忽至,人皆驚懼,王振才決定翌日班師。】

【你心頭也是又驚又怕,一路過來,你看到無數的屍首,那戰場的慘狀讓你心驚的同時,早就沒有了來時的那股子心高氣傲!】

【於是你同意了王振的決定,下令班師回朝!】

噗!

朱元璋看到這裡,差點沒一口老血直接噴出來,鼻子都快要氣歪了!

這主仆兩人是拿行軍打仗當兒戲麼?

還是說拿這大明的數十萬將士的性命當兒戲?

朱祁鎮這貨,在出征之前還口口聲聲叫嚷著要學著曾祖朱棣踏平漠北呢,結果就這?

這才剛到半路上,就因為一點風雨就決定要班師回朝了?

【大同參將郭登通過學士曹鼐等建議繞到南麵的紫荊關入京,以確保朱祁鎮的安全,王振不聽。】

【他本來要帶著你去自己家鄉蔚州的故居,以光耀門楣,中途又後悔此行會踐踏家鄉莊稼,改道宣府。】

好家夥!

這一波操作直接把朱元璋給整不會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