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我是一再催促李善長告老還鄉。”
“可是李善長有什麼做的不好?”
朱標放下手中折子,伸了個懶腰後,緩緩說道
“李善長做的很好,雖然私下有些小心思,可他在丞相之位上也還算稱職。”
“隻不過父皇不久之後或許要裁撤丞相。”
此話一出。
和常氏一樣,門外的朱元璋也不由身體一顫。
他的確有意裁撤丞相,可他隻不過是有這個念頭而已。
哪
怕是對朱標,他也從未提及過。
按理說,朱標應該不知道才對啊。
“兄長。”
就在老朱詫異之時,屋內的常氏繼續問道
“兄長,丞相製度已傳承千年,父皇為何會裁撤啊?”
“還不是父皇聖心獨斷,不願相權分割皇權。”
朱標歎了口氣,有些無奈說道
“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權力著實太大了些。”
“而且如父皇這樣的人,是絕對不允許百官之中再出現一個小皇帝的。”
“不過話說回來,父皇裁撤丞相,也是擔心後世出現奸相欺國的事情。”
朱標一字一句,都切切實實說中老朱心中所想。
可就在老朱認為朱標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打算推門進去,和朱標仔細商議該如何裁撤丞相製的時候。
隻聽房內的常氏再次開口。
“所以,兄長你一再催促李善長告老還鄉,是防止.....”
常氏有些為難,沒有繼續說下去。
可朱標明白她的意思,緊跟著說道
“不錯,讓李善長儘早告老還鄉,是防止他給丞相製度殉葬。”
“剛才你也說了,丞相製度傳承千年,父皇想要裁撤這個製度,必然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
“那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借口,無非就是當下大明的丞相欺上瞞下,弄權壞國。”
“除此之外,恐怕也沒有比這更好的借口了。”
雖然常氏也覺得朱標所言有理。
可在她印象中,朱元璋不是個會屠戮功臣勳舊的皇帝才對啊。
“兄長,我記得有一次你與父皇談及古代帝王時。”
“父皇最為推崇漢高祖劉邦,可對劉邦屠戮功臣的事,父皇卻是嗤之以鼻。”
“父皇應當不會是屠戮功臣的帝王才對啊。”
“而且父皇還給功勳武將都發了免死鐵券,想來父皇不會像漢高祖劉邦那樣,屠戮功臣吧!”
(曆史上朱元璋的確說過,具體是明實錄還是那本書,作者忘記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從營銷號上看到的)
常氏這番話在朱標聽來,甚至有些可笑。
要知道,洪武大帝殺起功臣來那可是絕不手軟的。
而且一旦動刀,就是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人頭滾滾。
隻不過常氏說得也是沒錯,老朱的確曾對劉邦屠戮功臣嗤之以鼻。
“父皇是說過這話,可那時候是在開國之初。”
“當時大明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當時的父皇也是躊躇滿誌,一心想的是如何建設大明。”
“恐怕父皇自己都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會像漢高祖劉邦一樣,成為一個屠戮功臣的帝王。”
廢除丞相製的時候,因為馬皇後和朱標都還在,老朱還算仁慈。
沒有屠殺太多大臣。
可等到皇權交替之時,老朱殺起功臣來,那是眼皮都不帶眨的。
譬如曆史上的藍玉案,從審理到結案,用了僅僅不到半月的時間。
這擺明了就是朱元璋要為兒孫開路。
“至於你剛才說得免死鐵券.....”朱標輕笑一聲,玩味說道“這不過是彰顯皇恩浩蕩的手段罷了。”
“若大臣真覺得免死鐵券能夠免死,那他們才是離死不遠了。”
砰~
朱標話音剛落。
隻見朱元璋一把推開房門,直衝衝走到朱標跟前。
也是見老朱擺出一副吃人的架勢。
朱標衝常氏微微示意,讓她離開,屏退門外宮人。
就在常氏前腳剛踏出房門的瞬間,隻聽老朱一掌狠狠拍在案桌上,衝著朱標怒聲吼道
“劉伯溫那臭腐儒覺得咱是薄情寡恩、屠戮功臣的無義君王也就罷了。”
“沒想到你竟然也是如此看咱!”
“咱還想著讓劉伯溫待在京都好好看看,看咱會不會屠戮功臣。”
“可是沒想到!咱的兒子!咱大明的太子!竟然也覺得咱是屠戮功臣的寡義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