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曾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淩肆語氣平平淡淡,透露出的意味卻令霍廷昱漸漸心驚,“朕聽聞,這大靖天下時常有不務正業之徒,雞鳴狗盜之輩,流竄集合,擾亂秩序。並常常因一己私利,視朝廷法度於無物,隨心所欲,作惡多端。”
“你這又是做什麼?”霍廷昱還沒有說什麼,小助手卻是一驚。
“不對遊俠下手,主角怎麼可能會和小皇帝有交集呢?”淩肆並不管小助手作何反應,隻言語淡淡,眼中都不曾有過波瀾。
“陛下——”霍廷昱也是萬分心驚。
前朝律法嚴苛,本朝就要寬泛很多,更兼建國之初,天下方定,但四海偏僻之地仍是匪寇橫行。是以無論世家子弟或是習武之人,多向往遊俠之道,行俠仗義,嫉惡如仇。但隨著時間推移,天下日漸太平,遊俠也多由保護弱小,轉為仗勢欺人。先帝在時,也對此多加不滿,但幾次打壓後,遊俠附庸者眾,仍不見減少,就隨他去了。
霍廷昱掌控京中軍權,自然也對遊俠有所耳聞,聽著小皇帝的話,他心裡揣測著,難道小皇帝也想對遊俠下手:“陛下息怒,臣——”
“所謂遊俠,不過一批‘權行洲域,力拆公侯’的不法之徒。”淩肆沒有給霍廷昱說話的機會,隻言片語間帝王之威撲麵而來,“朕不管其他州府治下如何,但天子腳下,大靖都城,朕要這遊俠二字,自此絕跡。”
“是。”霍廷昱來不及細想小皇帝的深意,連忙跪下,“微臣領命。”
京中不乏勳爵子弟,呼朋引伴,召集江湖人士,聚眾為俠。但一來這些人大多身世不錯,霍廷昱不願得罪,二來他和鄭石二人爭權,自要避免遊俠勢力倒向對方,所以之前對這些人多加寬宥。但今日小皇帝親自發了話,霍廷昱揣測著,小皇帝這麼強硬地要求清理京中遊俠,難道真的是遊俠中有人偷窺宮禁,反而被小皇帝所發現?
霍廷昱是先帝一手提拔起的人,出身低微,深受皇恩,本應該是小皇帝最堅定的保護者和支持者,奈何他醉心權利,生出了更大的欲望。一直以來,他對於鄭石兩位輔政大臣的招數,多加避讓,就是為了偽裝隱藏自己,讓皇帝放下戒心。整個禁軍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並借著這次宮中京裡大清洗,宮廷也落入他的掌控。
一想到遊俠們可能逃出他的控製,在江湖宮禁中來回聯係,直接對他統領下的宮禁造成威脅,霍廷昱立即坐不住了。遊俠身後可不是簡單的江湖勢力,如果這些人早就在他不注意的時候,投向了鄭石二人那邊,那就麻煩了。於是他從一紫微宮出來,就火急火燎地去找心腹,商量如何清掃京中遊俠了。
朝野之間,傳的最快的就是消息。
在霍廷昱有意無意的推動下,不過一個上午,小皇帝“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言語和下令霍廷昱徹查都城遊俠的旨意就傳遍開來。
且不說這番言論在京中引起了多大的震動,就連小助手也憂心忡忡:“主角真的會來嗎?”
“他無論來不來,我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哦?”小助手很是疑惑,作為僅僅具有簡單情感模塊的星際數據衍生品,它並不能理解智慧生命和覺醒AI的很多選擇。原始劇情中關於小皇帝的記錄很少,而且含糊不清,它根據世界主線想了好一會,還沒有想明白淩肆話中的含義。它知道自己這個搭檔一向很有主意,自己怕是勸不動的,隻好提醒道,“你自己注意,彆忘了世界主線就好。”
“嗯。”淩肆應了一聲,照常去偏殿裡讀書學習。他現在年歲尚小,還要跟在太傅身後學習各種典籍書冊。雖然幾位輔政大臣都有各自的打算,但朝中依舊有忠心耿耿,一心向著他的臣子,他的太傅李彤書就是其中一位。
李彤書還沒有聽到傳遍宮野關於清除遊俠的旨意,但是昨日年僅十三的小皇帝智破鄭基和趙王陰謀的事情他已經知道了,現在見到小皇帝,更是激動得雙目含淚:“陛下當真英明睿智。”
小皇帝不滿六歲時就被先帝交給了他,比他最小的孫輩還要小,李彤書不由心生憐意。在小皇帝登基後,強臣環伺的處境,更是讓李彤書把小皇帝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兒看待。見小皇帝如此聰慧,他大感欣慰,但一想起朝中的虎狼之臣,不由又憂從中來:“但陛下此番,是否太過看重霍廷昱?老臣擔心此後,宮中禁中大權儘落此人之手。”
李彤書一代大儒,涉獵極廣,也略通相麵之術,那霍廷昱鼻頭帶鉤,狀如鷹嘴,耳尖單薄,有反耳之相,可見他絕不像自己表現出來的那般忠心無害。因此,李彤書格外擔心年少的小皇帝會被霍廷昱所欺騙,儘管看出小皇帝隻是平衡之術,他也放不下心來。
“太傅無需擔憂。”小皇帝安撫道,“兩方爭利,必有強弱。如果想要一個平衡之局,不妨引入第三方。”
“陛下的意思是?”李彤書又驚又疑。
小皇帝淡淡一笑:“太傅不如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