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淩思(二)(2 / 2)

“什麼叫做不喜歡?你的喜歡,可養不活你自己!”

“你以為以後進了社會,還和校園裡一樣,就看成績好就

行了嗎?不可能的!”

“你進了這個專業,就一輩子沒出路了,到?時候找不到?工作,也沒人要,你彆以為那個時候我們還會繼續養你!”

麵對雙親嚴厲的苛責和威脅,還是個孩子的小少年被嚇到?不敢說話,隻?有委屈和不解的淚水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轉。

也許是出於對學校及老師的不滿,往日文質彬彬的他們,並沒有忌諱一旁學校老師的存在,反而越發狠厲地指責其?自己年歲尚小的兒子起?來。

所有的解釋在這對頑固夫妻的麵前都是徒勞的,他們根本?不相信學校老師所說的話,生物有什麼用,畢業後除了接著?教書還能做什麼,哪怕當醫生都比搞生物要好。在他們看來,學校吹噓的那些?成果那些?榮耀,都是些?表麵光鮮華而不實的東西,隻?有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才可能相信。

於是,他們根本?不顧自己孩子尚且年幼的事實,強硬逼迫他,在自己和學校老師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我從事教育行業十幾年來,就從來沒見過這麼固執這麼不聽勸的家?長。他們不僅不相信我說的每一個字,還叫囂著?要打舉報電話,認為我是在利用職權欺騙學生。”對此,身為當事人之一的校方老師在調查檔案中這般控訴道,“他們根本?隻?相信自己身邊的人,隻?相信自己見到?過的才是真的,覺得我說的話全部都是騙人的幌子。”

也這因此,在淩權夫妻倆的強硬發對下,被諸多業內傳奇集體看好的神童淩思?,不僅沒能順利進入生物行業,反而被迫轉學去了工科,學起?了水利工程。

因為那個時候,在他們夫妻倆看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且能夠讓淩思?發揮出自己聰明?才智的專業,就是水利工程。

“你二伯就是乾這一行的,又風光又吃香,每年寄回家?的錢,都是這個數。”在淩思?父母的認知裡,專業性強門檻高且能掙大錢的水利專業,簡直是專門為了淩思?而設立的,淩思?隻?有踏入了這個行業,才能不辜負他們的培養,“而且你正好膽子小,不喜歡說話,做這個剛剛好。等學成出了學校,直接進個國企,或是進個編製,那可就是一輩

子的鐵飯碗了。”

所以,霸道而專橫的淩權夫妻一心以為,讓淩思?放棄那虛無縹緲的生物,選擇那實用又厲害的水利工程,才是對他最好的選擇。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事實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

兩年後,還在憧憬未來的淩氏夫妻倆等來了一個消息,某個尋常午後的課休時間,被他們寄予厚望的淩思?,在校園裡跳樓自殺了。

而那個時候他們才知道,原來就在夫妻二人的眼皮之下,他們心中乖巧懂事的孩子,早已經深陷重度抑鬱症的泥潭,難以自拔。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早些年,我們國家普通群眾對於生物方麵是真的不大了解,也不大重視,在當時人們心中,所知道的知名科學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物理化學方麵,比如錢老他們。

作者君的小舅舅,當年被國內頂尖理工科大學錄取時,他就一心想學生物,想研究DNA工程。他的父母並不了解這一塊,心裡很慌,和他爭吵n次後,最終雙方各退一步,不允許他入讀人類DNA研究專業,而是選擇了一個鳥類DNA方向。我印象中,那時選擇了鳥類DNA的小舅舅,為了研究某個遷徙的鳥群,和軍官士兵們一起在當時荒涼無比的南沙群島上足足住了兩年。那時島上還沒有開始建設,食物和水都靠運輸船供給,等他結束項目回來時,整個人的膚色超越人種限製了。

後來的發展大家也都知道了,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DNA工程成為了當紅辣子雞,那個時候無論是醫藥還是生命科學,都需要大量DNA方向的人才。但是陰差陽錯,在極度細分的科研環境中,小舅舅沒辦法和主流的研究熱點沾上半點關係,最後博士學位到手後,就隻能進了研究所擔任普通研究員。

關於小舅舅的專業選擇問題,是他父母後來悔恨了大半輩子的遺憾,他們很自責,認為當時如果遵從他自己的想法就好了。可實際上,我小舅舅也不大,現在三十多歲,而他的父母,我的舅爺爺舅奶奶也算是小城市的中產階級,工作穩定收入不菲。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依舊會對未知的新興專業產生畏懼和不解,所以文中淩思的養父母會出現那麼強烈的反對情緒,也不難理解

至於少年班這個製度,到現在都存在,隻要學生年齡在規定限度以下(通常是十六周歲以下),哪怕不是高三學生,也可以提前報名參加高考。他們會和正常的高三考生做一模一樣的試卷,並會和高三考生一樣閱卷查分等等,唯一不同就是,他們可以報考的誌願,就隻有少年班這一項,考不上就是落榜。

根據我所了解到的過往經驗來看,我高中至大學前一二年這段時間,少年班考試起碼要過重點線一百五六十分以上,才可能被錄取。這個分數線,對標到正常高考錄取,差不多是我所在省份上海同濟這一檔次的錄取線。Ps:作者君之所以這麼清楚,就是因為當我年第一次辦身份證就是為了去參加這個少年班高考(當然,我當時高二,高中理科內容學了一半,也就是在某個老師的建議下去湊湊熱鬨,結果果然名落孫山,和那些真學霸不能比)。

我剛進入高中時,學校某個傳奇學長,那一年報了考少年班,並且他當年的高考分數是685,而我們學校那一年高三的理科狀元才680(最後進了北大)。所以那一年,從清華北大的招生辦到他的老師家長,各個都勸他不要去上少年班,畢竟憑借他的成績,隻要到了高三進清華北大絕對都沒有問題。奈何學長不願意再讀高中了,認為太辛苦,加之他很喜歡理科,就頭也不回的去少年班了(其實據學長同學和朋友介紹,他學習還真一點都不辛苦,每天到點就走,電視照看,周末彆人來學校自習,他都在學校操場打籃球or乒乓球)。

我老家人口很少,每年參加中考的人數,也就三千來人,我的高中每一屆也就八百來人。但不知道為什麼,年紀小一點的尖子生,都喜歡考少年班。我所在這一屆沒有考走的,但是前三屆理科第一全部是走少年班的,還有一屆走了三個(一般來說,少年班全國招生人數每年也就才四十人),把我們學校校長心疼到差點住院。畢竟這種高一or高二就可以自學考到同濟的天才,再按部就班多學習一段時間,肯定是妥妥的清北(或許還能是省狀元,哈哈哈哈)。

本來作者君在塑造淩思同學經曆時,還在想是不是太誇張了,結果

看到了一些曆史上的各位天才事跡,瞬間覺得這沒什麼。畢竟還有位天才,隻花了一年時間就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學士學位,然後第二年,就直接拿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學位。並且,這個大佬拿到博士學位時,還不到二十歲呢(和他同期入學的同學們,還在拚命拿本科學位時,他已經去哈佛執教了)。

因此,作者君認為,本文中關於淩同學過往經曆的設定,比起我們的現實生活,並不算誇大。

感謝在2021-07-1221:57:52~2021-07-1323:56:1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凡塵無心.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