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召說:“我們用我們的方法過去,用其中兩個車,先從坡道下去,然後形成立柱,支撐著上麵的軌道。這兩個車的端部向左右延伸,形成一個簡單的軌道,然後我們再用一個車伸出軌道鋪設,在這個簡單的軌道上方形成一個更為結實的軌道,其他的車輛可以從這個軌道上過去,這樣就是相當於先做一個簡易的橋梁。”
從山上通往山頂的這個坡道比較的陡峭。車下麵有很多的製動裝置,可以防止車輛從山坡上滑下去,就這樣車輛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到達溝壑的底部。另外一輛車也是慢慢的到達溝壑底部。車頭的支撐柱慢慢的展開,把車身像拍攝機架一樣支撐起來。車的尾部門打開,然後伸出兩個平板,平板像花一樣張開,隻不過這裡隻有左右兩個花瓣。在溝壑的邊緣。由多個建築機械組合成的築車,打開了車門,伸出了橋梁。
當然這樣還是很不穩定,於是上方又建起了兩個拱橋。上方的拱橋上有一些吊鉤連接著下方的橋梁。
接下來要分析一下這個橋梁的各點的受力情況。裡麵鋪設了一些光纖傳感器,進行受力檢測。
戴召解釋道,“梁的彎曲變形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簡單變形。”
工程實際中最常遇到的彎曲變形是梁的平麵彎曲,即梁的橫截麵至少有一個對稱中心線,全梁有縱向對稱中心麵,所有的外力都作用在縱向中心麵內,梁的軸線在縱向對稱中心麵內彎曲成為一條平麵曲線。為使梁各截麵相互滑移的內力,其性質為剪力,大小與反力相等,方向相反。
剪力的方向作如下規定:剪力對分離體內任意點取矩,順時針時為正,逆時針時為負。使梁產生彎曲的內力,稱為彎矩。在工程實踐中,常遇到的細長杆受載彎曲時,彎矩是梁破壞的主要因素,而剪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在計算彎曲內力時,隻考慮彎矩,而忽略剪力。某截麵的彎矩,在數值上等於截麵一側所有外力,包括負荷和反力,對此截麵形心力矩的代數和。利用這個規律,就可直接寫出任意截麵的彎矩方程。
根據梁彎曲的現象可以假設:1)梁橫截麵變形後仍為平麵,隻是轉動了一個角度。橫截麵繞某軸轉動,此軸稱為中性軸。由梁的軸線與中性軸所組成的平麵叫中性層,其上纖維長度不變。2)所有與軸線平行的縱向纖維都是軸向拉伸或縮短。
綜上,彎曲變形時的特點為:橫截麵繞中性軸轉動,中性層以上纖維縮短,中性層以下纖維伸長。同理,橫截麵上應力中性層以上為壓應力,中性層以下為拉應力。
奇岩梁說這些都是籠統的定性的分析,有沒有具體的定量的分析?戴召想,看來他很好學,總是想打破砂鍋問到底。於是繼續說道:
“求解梁上任意點的正應力可以先使用變形幾何方程,梁彎曲的點,看看這個分析的點和中間層的沿著曲率半徑方向上的距離是多少,由它的半徑和轉過的夾角可以得到這個弧長。弧長的相對變化量就是應變。然後根據物理方程來看看他的應力。梁是沿著軸向拉伸或者壓縮的,在彈性範圍內,應力和應變之間符合胡克定律,就是應力等於彈性模量乘以應變。”
“再根據靜力學關係得到應力。在橫截麵上取一個微麵元,對這個微麵積進行積分計算,得到這個界麵的總的彎矩。可以得到應力等於彎矩乘以距離除以慣性矩。梁的最大應力發生在最大彎曲的截麵上,距離中間層最遠的點上。應力等於彎矩除以抗彎,截麵係數不同的,截麵尺寸和形狀有不同的抗彎截麵係數增加,抗彎截麵係數可以減小應力,減增大梁的強度。”
受力檢測通過之後,戴召再指揮各個築車通行。少年也坐在這個築車上,慢慢地顛簸著行進。築車的行駛速度比較慢,少年很擔心,一不小心就會跌落到橋梁下麵,跌入山穀。
有一輛築車太重了,開始向一邊傾倒。下麵的支撐柱也向一邊傾倒。戴召下令後麵的小車用鋼絲繩緊緊地拽住橋梁向外拉著,保持住下麵的支柱不會歪斜,就這樣築車慢慢地移動過去,過了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