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永樂在位二十二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三百一十八次,平均每年十五次,盛況空前。
更有文來、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國四個國家先後七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十八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三位國王在訪問期間在大明病逝,他們遺囑要托葬中華。
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種官方貿易,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內容,它是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是明朝擴大海外貿易的重要途徑。
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大明的貨物,如銅錢、絲綢、瓷器、鐵器等。
這種貿易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以貨易貨。
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
在印度古裡,大明船隊到達後,由當地的代理人負責交易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官員主持下當麵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
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
這種友好的貿易方式,在當地傳為美談。
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後幾次下西洋貿易規模擴大,遵循的平等自願,等價交換,具備了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三種是民間貿易,這種貿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帶動下出現的。
它不是通過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間自發性展開的。
鄭和下西洋消滅海盜,維護了海上安全,開辟了航線,促進和刺激了民間貿易。
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為簡單快捷。
所以目前的朱英,打算就是提前打造出鄭和船隊,開始遊威各國。
大明現在差不多是要兩邊開戰了,若是把東南亞等小國,還有西域的諸多小國全部牽扯進來。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就很不友好了。
所以發展商業,是現在的一個主要方向。
而在這其中,不是說想想就可以隨便,關鍵是還要有人去實行。
“大兄的意思,是要愚弟來負責對遼東後勤,還有造船事宜?”
“不行,這不行,以愚弟的能力,根本無法勝任這其中之一,更何況是兩個同時兼任,這萬萬是不行的。”
朱高熾是猜到,這次大兄的召見,很有可能要重用自己。
這一下子,也來得太重了吧,在聽完大兄的想法之後,朱高熾頓時就感覺到了如山的壓力,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為兄自然是相信熾弟的,在我的心裡,熾弟當是有這個能力,完全可以處理好這兩件事情。”
“當然,也不是說一下子便完全的弄好,這裡麵有一個過程,熾弟也需要一邊實施一邊學習。”
朱英笑著說道。
能夠在靖難之役開始,一直監國,還能支持朱棣數次親征,可見在管理方麵,朱高熾有著很強的天賦。
現在隻是剝離出兩個小塊,跟監國比起來,完全不是說一個級彆,這又有什麼不能做的。
“大兄莫要開愚弟的玩笑了。”朱高熾拱手作揖,苦笑著說道。
朱英正色道:“我可沒有跟你開玩笑,彆人不知道你的才華,我還能不知道嗎。”
“這兩件事在為兄看來,熾弟是絕對可以信任的,難不成熾弟不想幫為兄分憂不是。”
話都說到了這份上,哪裡還有朱高熾拒絕的可能。
隻能無奈苦笑著應下了。
朱高熾走後,朱英越發的感覺到自己的身邊,缺少可用的能臣。
單靠自己個人,很難說全方位的去把控。
可是就現在而言,朱英的時間確實太短了。
從入宮到現在,也就堪堪一年的時間。
回想這一年的事情,朱英發現自己真正掌控的事情,其實是非常之少。
很多情況下,都是把建議直接就提供給了老爺子,讓老爺子去安排人進行實施。
而對於朝堂上的官員,除了幾個尚書之外,連侍郎都有些不熟悉。
然而真正實施這天下治理權力的,並非是皇帝本人,是現在每天早朝,在奉天殿裡,老爺子的威嚴下戰戰兢兢的臣子們。
這一塊,一直都是朱英所忽略的點。
這是一種下意識的忽略,因為本身的朱英,不喜歡這種繁瑣的交流,更多的想法,是要達成高效。
受到信息傳播速度的限製,朱英的想法,明顯是很難實現的。
看了看天色後,左思右想,朱英決定去跟吏部尚書詹徽聊聊。
作為掌控天下官員任免,升遷,降職等一些列重要的人事調動,詹徽乾了這般多年,對於這些事應該早已爛熟於心。
目前已然是官員下班,朱英喚來馬車,乾脆直接到吏部尚書詹徽家裡去。
....
吏部尚書府。
這是一個五進的大宅院,就如今的京師來說,可謂是寸土寸金。
不過尚書府並非是固定不動的,而是隻為當朝的尚書提供,一旦致仕,也就意味著沒有繼續住下去的權力。
“老爺,何事如此愁眉苦臉呢。”
一名美貌的少婦,走到正在涼亭裡喝悶酒的詹徽問道。
詹徽端起酒杯,複又放下:“現如今太孫殿下歸來,按照陛下的意思,是要去遼東那等苦寒之地曆練一番。”
“今日我查看卷宗,發現在太孫殿下那裡,似乎沒有自身的官員,而去遼東,自然需要大量的官員前往。”
“老夫添為吏部尚書,太孫殿下想要了解官員們的你一些底細,自然便會找到我這裡來。”
“這是個得罪人的差事,那等苦寒之地,跟流放又有什麼區彆,哪裡有官員肯去,一個個躲避得如兔子那般快。”
少婦是詹徽的側室,聞言後想了番說道:“老爺,妾身倒是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是老爺接觸太孫殿下最好的時機。”
詹徽搖搖頭:“太孫殿下可不比普通人,一雙慧眼如炬,輕易就能看出破綻。”
“況且過早的投奔太孫殿下,也不見得是一個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