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明的弓分上中下三等。
上等弓弓力一百二十斤,中等弓弓力八十至九十斤,下等弓在六十斤左右。
而目前衝鋒的六千明軍精銳騎兵,個個都是裝備的上等弓。
按照精銳的標準,這些騎兵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騎的是高頭大馬,在倭人的眼中,那便是巨人般的存在,單單就衝鋒的這一股威懾力,足以讓倭軍膽寒。
倭人將領自然知道城門的重要性,若是城門被奪取,城內的士兵根本無法抵抗明軍,豐前城將會徹底的落敗。
當下大量倭軍湧在城門,要以血肉之軀抵擋明軍的進攻。
好在城門不過兩丈寬,若是直接對衝的話,頂多隻能有四五名騎兵齊齊衝來,倭軍加上木盾,以防備明軍的衝鋒。
明軍鼓點頓時由大開大合改為密集的鼓點。
在這種衝鋒的情況下,騎兵不可能回頭看旗幟,呐喊也是沒用的,操控騎兵陣型的,自然就是鼓聲。
隨著密集的鼓點響起,所有的明軍騎兵開始彎弓搭箭,一波騎兵衝到城門前,射上一輪後便左右分開。
而後便是第二波,第三波。
密密麻麻的箭失不斷如雨點般不斷湧向城門之中,即便是倭軍有木盾抵擋,但總會有不少的倭人士兵被射中倒地。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豐前城的城門口已然有上千的士兵被射死。
不過騎兵這邊也已經力竭,城牆上倭兵也在不斷的射箭,雖然無法給披甲的明軍精銳造成什麼傷亡,但也是影響很大。
當騎兵開始撤走之後,就是新一輪的火炮上壓。
避開城門口的倭人士兵。
緊接著再是刀盾手前麵推進,後排將士長矛林立,尾隨其後。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如果不是平原戰,尤其是攻城戰,便就是以膠著的狀態為主。
強行攻城的事情,對於正規軍來說,一般都是很少見的,這相當於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員傷亡。
因為城門的限製,便就導致不管有多少的大軍,真正能夠進攻的隻能是城門前的那一波。
而在城門前作戰,城牆上的防守士兵的射箭會帶來極大的傷亡。
這也是朱棣,朱棡,不斷的使用輪番上場的戰術,以最小的傷亡,博取奪得城門的機會。
大炮是無法連續使用的,在每次炮擊之後,必須要進行一個冷卻,清理的過程。
否則連續使用,不僅會降低火炮的使用次數,還會有炸膛的危險。
“應該差不多了。”
騎在馬上的朱棡,看著前麵經過四五輪進攻後疲憊的將士們,便就開口說道。
距離攻城到現在,已然是過了兩個多時辰,後邊的輔兵,飯食差不多要做好了。
便就已經到了就食的時候。
隨著鳴鼓收兵,大量的將士如潮水般褪去,於豐收城外五裡地開始歇息。
在戰兵們攻打城池的時候,輔兵便就是在後方安營紮寨,準備夥食。
這般高強度的作戰,士兵們已經極為疲憊,由未參戰保存體力的士兵值守,餘下的士兵進行歇息。
畢竟從人數上來說,豐收城的士兵也有十萬眾,一鼓作氣攻下來顯然是不現實的。
等就食之後,再歇息小半個時辰,下午便就第二輪的攻城。
而在這個歇息的時間段,也是明軍傷兵開始被進行救治的時候。
按照最新的軍隊比例,每一名百戶的麾下,必須要有三名隨軍大夫。
這些大夫對於外傷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快速的幫助士兵處理傷口,增加存活的幾率。
一上午的攻城,明軍的傷兵大概在一千多人,死亡人數不過百。
而倭兵那邊,傷亡至少是在二千往上。
這對於明軍來說,可謂是士氣如虹了。
聽上去好像並沒有那種直接推倒的感覺,實際上這在眾多攻城的桉例中,已然是非常之難得了。
這且是有火炮的壓迫之下,才會出現的戰果。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和後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攻城的難度,完全是以幾何倍數往上漲的。
像是元末之時,大明還未立國的時候,朱文正兩萬士兵守洪都,陳友諒號稱是六十萬大軍圍困洪都,足足在八十五天的時間裡,也沒能把洪都給打下來。
要知道陳友諒的手中,可也不缺乏火器。
從軍備上來說,陳友諒可算是比朱元章有錢太多,大量的火炮不斷轟擊,比之現在打倭國城池的火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連番轟上半個時辰都不帶歇息的。
但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打下洪都。
卻也不是朱文正太強。
蒙古大軍夠厲害了吧,南宋都已經什麼樣了,可打襄陽城,那也是圍城耗費了六年之久。
而釣魚城前後,更是拉鋸戰打了三十六年之久。
可謂是足足把城裡剛出生的嬰兒,一直打到經曆了半輩子戰事的中年。
即使是朱元章,帶著徐達,常遇春,還有包括大量明初大將這樣的超級豪華陣容,去圍攻已經窮途末路張士誠的老巢蘇州,那也是滿打滿算打了十個月,這才拿下。
是以在曆史上,如果李景隆沒有給朱棣開城門,以南京城作為京都的情況,彆說守個一年半載,便是三五年的,朱棣也不見得能夠打進城去。
在中原王朝那邊的攻城,還就不是短短幾十天,或者一兩個月就能搞定的。
單說準備,就是按三個月開始算。
不過倭國這邊的情況自有不同。
朱棣和朱棡也是經過深深的謀算之後,才決定攻城。
首先是士氣的問題。
因為現在的倭國的天皇已經投降了,那麼在倭兵看來,反正已經投降,守城的士氣自然不會很高。
其次就是倭國的城牆,並沒有中原地區那般高堅,比較低矮。
再便是有火炮的輔助,完全可以壓著倭兵來打,屬於降維打擊。
這才是朱棣和朱棡的底氣所在。
若是沒有火炮,那根本就不用考慮攻城的事情了。
單單攻城工事,就會拖到京師的諭旨抵達了。
按照現在的時間推算,留給朱棣和朱棡的時間也不算多,若是十五天之內還不能攻下豐前城,也就隻能是作罷了。
在接下來的十多天裡,便就是以如此的連忙不斷的進攻方式,不斷磨損倭國城門,還有擊殺倭國士兵。
直到第十二天,情況才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