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生的地位,是跟工匠相同的,亦是屬於百工的行列。
現在朱英的意思,就是想讓老爺子下諭旨,提高醫生行業的地位,推動醫生行業的發展。
朱元章認真的看了看大孫,沉思一會後,這才歎息道:“大孫,看來你終究還是對咱的戶籍製度,要動手了。”
“咱苦心鑽研的這些東西,你這是要一個個給咱全部給破壞咯。”
大明初立,此時社會剛經曆了戰亂,經濟凋敝,田園荒蕪,流民失所。
加上戶籍和土地冊籍散失嚴重,戶口變動較大,導致政府的賦稅和徭役無法征收。為了儘快恢複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賦役,就必須要儘快統計全國戶籍。
於是朱元章下令,對全國戶口進行核查,並整頓戶籍,強化賦役管理。
為了牢牢控製人口,防止流民出現。朱元章規定,戶籍不能隨意變更,“其令四民務在各守本業。醫、卜者土著,不得遠遊。”
“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視為遊民,則逮捕之”。
通過這種政策,朱元章試圖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世代為農。
該政策是有利於農業的恢複和發展的,但是卻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
如今朱英正在大力發展工商業,戶籍製度就像一個門板,給其牢牢的頂住,限製其中的發展。
隻是這戶籍製度,可以說是朱元章一手建立起來。
現在朱英不可能說隨便去打破他,最終的結果還是要落在老爺子的身上。
朱英想了想回道:“天下無有不變之製度,當因時而變,因事而變。”
“在爺爺先前,土地荒蕪,流民四散,糧產有限,這製度是為最合適不過了。”
“然現在高產作物的大麵積種植,於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糧食的危機,基礎的飯食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不說天下人人有飯吃,有衣穿。”
“但大部分的百姓,已經不會因為饑荒而逃散了。哪怕是些許天災,也是能夠從容麵對。”
“我大明如今,北伐草原,東占倭國,西,南皆有籌備。”
“此時民心已變,自當是要發展工商,提高我大明綜合國力。”
朱元章拍了拍大孫的肩膀,而後道;“你說得對,咱也知道現在的發展與往日不同,不過一步放開,便就是步步放開。”
“大孫想要讓商業更為繁榮,咱是知曉的,可朝廷不能明著去做,若是這般做,便就是在鼓勵百姓,讓他們去放棄種田,改為經商。”
“不過對於其他的來說,倒是能夠緩慢放開,可唯獨商人不行,大孫可是懂得了?”
朱英猶豫了一下後說道:“孫兒明白。”
這是兩個思想的碰撞,說不清對與錯,算是各有各的理。
朱英是想把商業發展到大明之外去,建立多條貿易路線,再配合貿易順差,形成對外的一種吸收。
朱元章則相反,他更想的是讓百姓種植的良田更多,糧食更多,即便是應對什麼事情,至少能吃上飯。
對於餓著長大的朱元章來說,口糧是永遠忘記不了的重要。
沒有餓過的人,是體會不到那樣的感覺。
朱英也是餓過的人,對於老爺子的選擇,他也是比較理解。
目前來說哪怕是隻能夠放開醫生這塊,也是不錯的。
這邊爺孫倆聊著,先前那太醫的命,也算是保住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算是犯了過錯,降職處置是免不了的。
對於這樣的結果,已然算是萬幸了。
太醫看向朱英的眼神中,滿是感恩戴德。
趁著老爺子同意此事,朱英的動作也算是快,在第二天就開始興建各地的醫學堂。
在先前的學堂裡,更是單獨開辟出醫學的行業,
朱元章也下達了諭旨,特批各行業可轉入醫戶戶籍之中。
也即是說不管你先前是怎樣的戶籍,隻要你能進入到醫學堂,便就能完成戶籍的變化。
【講真,最近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蘋果均可。】
這個也算是有前提的。
如果無法正式從醫學堂結業,也即是成為醫學的學徒,那麼戶籍還是會被打回遠處。
在醫戶這邊的傳承不變。
看似很小的一個改變,但卻是改革的風聲,今天既然醫戶可以轉進,往後其他的戶籍,也自然會有一定的可能。
凡事隻要開了頭,自然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戶籍製度上,就不是說文臣們可以參與的了,這完全是朱元章的一言堂,誰也沒有辦法進行乾涉。
.....
馬上年底了。
對於朱英來說,現在最大的事情,就是葉月清的肚子。
“殿下,最近他總是在肚子裡鬨騰,看來是急著想要出來了。”
“也不知道是個女兒還是兒子,如果是女兒的話,殿下會不會怪罪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