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五行圓滿 九轉還丹(1 / 2)

“人體五臟各應五行,北辰道宗所傳《玉清坎離真解》修坎水、離火真氣,應在腎、心二宮。”

“而我派《太乙庚金劍訣》修庚金劍氣,應在肺宮。”

“這兩門功法都能修成玄光,彼此之間也不衝突,隻是常人受資質、靈氣所限,難以兼修罷了。”

沈墨耐心解說機要,李承道一邊聽講,一邊打開玉簡觀看。

這玉簡是以纖薄如紙的玉片穿成,其上雕刻了密密麻麻的迎頭篆字,李承道看了片刻後又疑惑道:

“我看這《太乙庚金劍訣》其中玄理和《玉清坎離真解》頗有相通之處,莫非這兩門功法有什麼關聯?”

沈墨一愣,隨即笑讚道:“師侄果然好悟性,不錯!這兩門功法實乃同源所出!”

李承道拱手道:“既是同源所出,怎地又不易兼修了?還請沈師叔不吝賜教。”

沈墨繼續講解:“北辰道宗有門無上秘典曰《玉清九轉大還丹訣》,此功儘演五行輪轉,陰陽兩儀之妙,傳說修到高深境界後有開天辟地之威。”

“隻是這功法對資質悟性要求極高,數萬人中也難有一人能修成。”

“北辰道宗前任掌教太微真君將這門功法拆分成一分為四,修行難度大大降低,自此門派得以大昌。”

“這四門功法分彆為《玉清坎離真解》、《玉清庚金真經》、《玉清甲木真經》、《玉清戊土真經》,皆是能證天仙的上乘玄功。”

“這《太乙庚金劍訣》就是我派青蓮祖師離開北辰道宗後,以《玉清庚金真經》糅合了自家劍道之後所創。”

“原來這兩門功法還有這層淵源!”李承道恍然大悟,又詢問道:

“我已煉成水火真氣,再修這《太乙庚金劍訣》,若能將這三種真氣都煉成玄光,日後豈不是要比彆人強得多?”

沈墨聞言哈哈大笑:“師侄果然豪氣乾雲,按理來說的確如此,隻是修煉起來卻沒那麼簡單。”

“還請沈師叔為我解惑。”李承道連忙求教。

沈墨笑著解釋:“師侄當知,明氣期修士想要煉成玄光,需得自家真氣盈滿,增無可增之後再以玄晶點化方可。”

“然而修士體內一種真氣越多,對其他屬性靈氣的感應就越遲緩,這吐納聚氣的速度就會越慢。

“假如一人資質上乘,修煉木行真氣僅用三年便得圓滿,那練水行真氣時說不得就要用十年之久。”

“若是貪多再修火行,三十年也不見得能成,你想,明氣期修士隻有百餘壽數,有幾人願意這樣浪費光陰?”

“便如那《玉清九轉大還丹訣》,需將五行真氣修煉圓滿後再混煉玄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難修成四種真氣,談何五行圓滿?”

李承道遲疑片刻後麵色一定:“看來我需儘早修煉這《太乙庚金劍訣》,否則體內水火真氣愈發壯大,再煉庚金劍氣就難了。”

沈墨點了點頭:“正是如此,若我所料不差,玄機子傳你的《玉清坎離真解》至多不過玄光境界。”

“而我方才給你的玉簡上卻把結丹境之前的功法記錄的詳儘,一個前行無路,一個通天坦途,師侄可自決之。”

李承道鄭重道:“師叔放心,事關自家道業,弟子豈會不明取舍?我這便覓地參研功法,以求早日煉成庚金劍氣。”

沈墨微笑著擺了擺手:“師侄自去便是,我每日子時、辰時、午時運功療傷,師侄若有不明之處,可趁我閒暇時詢問。”

李承道再三道謝之後,躬身退出石室,騰空而起朝白虎峰飛去。

沈墨看著洞口,目光幽幽地感慨:“這宋無忌天資卓絕,城府也深,實乃上乘載道之器。”

“我能得遇此人,實乃天大的幸事,當然,這也是我太白劍派的幸事!”

且說李承道在高空中禦風疾馳,僅用了小半個時辰就飛了百餘裡路程,筆直如劍的白虎峰出現在眼前。

半山腰處的洞府前空空蕩蕩,站在石坪上朝下俯瞰,但見層翠疊巒,空山寂寂,除了古木寒鴉,鬆濤臨海之外看不到一個妖精。

此時已是大日西沉,暮色漸起之時,天際的火燒雲猶如一朵朵燃燒的蓮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