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皇帝陛下隻是因為內侍勾結大臣的事情而震怒,這才大肆清理內廷。
並非是真的置大局於不顧,要大動朝中的官員。
至於範家勾結順天府署,陷害純陽真人、昌平伯的事情。
崇禎直接下旨,由東廠移交三法司審理。
三法司審理的結果,最終自然是不了了之。
高度緊張的晉商,徹底放下心來。
皇帝還是那個皇帝。
大明還是那個大明。
晉商該賺的銀子,還是繼續照賺不誤。
於是八大晉商不再有所顧忌,開始大肆囤積糧食。
京畿地區的糧價隨之暴漲。
平時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一石米。
短短數天時間,就漲到三兩銀子一石。
朝野中的風吹草動,都被新任東廠提督王承恩,完完整整地密報給崇禎。
“果然不出叔父所料!”
崇禎看到密報,禁不住又是一聲驚歎。
早在決定鏟除晉商之前,‘叔父’就已經推算出糧價會暴漲,讓趙家峪的百姓提早囤積糧食。
如今又要通過晉商購糧轉賣給建奴,抓住晉商賣國的證據。
這樣的智計,怎能不讓人驚歎?
一切都在‘叔父’的謀算之中,又有什麼好害怕的?
隻需要按照‘叔父’製定好的計劃,按部就班就行了。
崇禎接連下了幾道旨意。
下旨遼東、薊鎮、宣大各處兵馬,由孫承宗統一調度,儘早將建奴趕出塞內。
建奴不被趕出關去,始終讓人放心不下,並且每天消耗的錢糧也有些吃不消。
又下旨調白杆兵入京,說是準備派往薊鎮,配合大軍攻打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