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正式上架。
行業通例好像都要寫個上架感言;但是吧,我一直認為所謂“有感而發”,感言這東西就得“有感”才能發。所以上一本撲街書我就沒發過上架感言,然後挨了讀者一頓訓。
這次不能重蹈覆轍,既然要寫,就多寫一點吧。
因為無感,就不說什麼心情、感慨之類的東西了,想說也說不出來,不如借這個機會聊聊這本書的人物設計。
本來一直覺得,寫小說的作者如果要在小說之外去給讀者解釋書中內容,那會顯得這本小說很失敗;但是最近一直有讀者吐槽主人公某些行為屬於BUG,或者故意降智,看來某些情節確實描述得有點失敗,讓讀者產生了誤解。
首先,主角目前確實過得比較憋屈;這點是小說本身的情節設計。但這種憋屈不是因為主角蠢,或者我這個作者強行給他降智,而是主角身處這個環境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我一直強調林祐的兩個身份:打工人(雇員)、孤魂野鬼。
他因為能掌控“真實因子”,被諸神招募參與大世界計劃;有些讀者可能隻看到了主角能力的不可或缺,卻從來沒有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沒有大世界計劃這個平台,沒有諸神鑄造的鵝毛筆這個媒介,他的能力其實狗屁不是,基本沒有價值。
所以,諸神需要大世界計劃,林祐其實更需要大世界計劃。沒有這個計劃,諸神依然是神,就算世界毀滅,那也是幾個甚至十幾個世紀以後的事情。可沒有這個計劃,林祐還能乾什麼?
現實裡的打工人可以很硬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就回農村。隻要家庭條件不太壞,回家啃老,爹媽再生氣也總會給口飯吃。
可林祐是個孤魂野鬼啊!沒了大世界計劃這個平台,沒了鵝毛筆,他還有什麼價值,還能乾啥去?說難聽點,他想啃老都找不到爹媽。
他比任何人都迫切希望大世界計劃正常、長久地運行,同時還要保住他作為執筆人的中立、客觀立場,不能輕易介入諸神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