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年深日久,不僅蠟板不見了蹤影,連這份間接佐證的日記都隻剩幾篇殘頁;所以,金杯與神明的關係也隻是個猜測。
大英博物館劫案發生後,戈夫伯爵下屬機構就開始高速運轉;除了對著監控找人這麼個笨辦法,有經驗的調查人員已經從“帕特裡克?摩根爵士”的考古發現入手,在極短時間裡對這位爵士的考古生涯做了全麵起底。
他們甚至成功找到了當初摩根爵士考古資料從麻瓜界流入魔法界的原因。
“不是我,而是阿拉斯托。”鄧布利多說道,“他認為尋找金製酒壺的人很可能是伏地魔,至少也能找到小巴蒂;所以,他想弄一個釣餌,把那個黑市買家引出來。”
“帕特裡克?摩根爵士”製造虛假信息的能力令人歎為觀止。
調查者的思路很清晰:既然劫犯是衝著摩根爵士的考古成果而來,那麼爵士其他的考古成果會不會也成為對方的目標呢?
虛虛實實、殘缺不全又條縷不絕。
據說――隻是據說――有一位希臘當地考古專家留下日記,聲稱曾在發掘現場找到一塊蠟板,上麵文字清楚顯示了金杯的來曆與青春女神赫柏有關。
鄧布利多和穆迪並不知道所謂“摩根爵士”的真實身份,隻當他是麻瓜裡的貴族、考古學家;想要編列一份與其考古報告相關的假資料,還要做到真實可信,最便捷的辦法自然是找佛瑞斯特家族幫忙。
“你倒是很適合吃文物造假這碗飯,摩根爵士。”林?在心裡暗罵一聲,隨即就把製造虛假資料的任務交代下去。
這個名字在英國曆史上一直活躍到一戰結束前夕,在戰時一度表現活躍,但是在戰爭結束前因病去世;資料中還提到了此人的墓地並附上墓碑照片。
“既然是阿拉斯托的主意,他怎麼不自己來?”
“也就是說,他已經付諸行動了?”林?不禁大笑,“那麼需要我做什麼呢?您不會隻是來通報消息的吧?”
編列假資料也不難,本就是情報機構的專長;該怎麼做真、做舊,進而編造完整的證據鏈條,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運作機製。
最難的是為酒壺編寫一份靠譜的來曆資料。如果對方確實是在尋找與金杯配套的酒壺,那麼資料上就必須和帕特裡克?摩根的考古報告產生聯係;否則很難引對方上鉤。
執法機構與罪犯對抗的最大優勢就在於資源充足,可以同時從各個環節、不同角度入手。即便鄧布利多不來,戈夫伯爵的下屬們也會很快得到黑市的消息,並想到類似的辦法。
“您已經有線索了是嗎,伯爵閣下?”作為聯絡人,麥考夫?福爾摩斯一直待在調查組裡;一看林?下達了如此明確的任務,這位聰明人哪還有不明白的?
“或許是,或許不是。即便是巧合也得去試試。”林?看見福爾摩斯家的人也笑了;既然帕特裡克?摩根的虛假身份一直屬於麻瓜界,那麼造假的事情交給麻瓜的人來辦豈不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