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虎背熊腰的糙老漢來說,傑克?馬斯頓這種四歲小孩就跟個洋娃娃差不多;拎著小娃娃衣領子上下馬的時候,感覺就像往馬鞍上掛東部火雞。
一大一小騎著馬慢悠悠下了高台往河邊走。
林?心頭一動,立刻放開心神覆蓋周圍大片土地,果然發現了兩道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看來遊戲裡那次著名的“曆史性會晤”很快就要上演了。
這次會晤,既有“亞瑟?摩根為5000美元意圖自首”的噱頭,又有傑克?馬斯頓與羅斯探員的宿命初會。隻不過,遊戲玩家們在熱衷玩梗之餘,卻往往忽略了這次會麵對整個遊戲劇情都有著重要意義。
就像《蝙蝠俠:黑暗騎士》裡小醜第一次登場的那起銀行搶劫案,通過小醜的一係列行動點出了這個角色的行事風格、能力水平以及思維邏輯。一個角色能不能立得住,就看這一次關鍵的亮相。
而《荒野大鏢客》裡的這一次河邊會晤也是一場“立角色”的重頭戲,卻每每被趕著完成遊戲進程的玩家給忽略過去。
作為平克頓偵探的關鍵亮相,通過亞瑟與米爾頓在河邊的爭辯,徹底點明了雙方的立場與人設,同時還隱約點出了達奇?範德林德對幫派成員的精神控製。
等到遊戲後期,玩家看透達奇這個人的本質之後,再回頭重溫米爾頓對達奇?範德林德的評價,或許彆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很有趣的是,這次爭辯從場麵上看亞瑟其實落在下風,口舌之爭輸得明明白白;也第一次讓玩家全麵審視亞瑟和範德林德幫的行為。
隻要排除人物代入感的濾鏡,玩家們就會很快明白過來;不論以十九世紀末的價值觀,還是以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觀,自己扮演的遊戲角色都不是一個好人――哪怕他披著“俠盜”的畫皮,打著“自由”的旗號。
這也讓後來亞瑟的“救贖”行為有了邏輯基礎。
好人何需救贖?
所以,這麼個遊戲裡的名場麵,會不會有所收獲呢?
出於對這次“曆史性會晤”的“懷念”,以及尋找帕特裡克?摩根線索的需求,林?果斷選擇跟上亞瑟與小傑克。
結果,在近距離觀察米爾頓與羅斯的時候,林?看到了一條通向大世界底層的“線”。
“線”的一頭連在羅斯探員身上,深深埋在他的靈魂深處;另一頭通向大世界底層,那裡是大世界一切世界觀的彙集點,也是執筆人每一次使用“真實因子”的著力點,更是大世界意誌的誕生之地。
林?按捺住“終於發現線索”的興奮,沉下心來仔細打量那條神秘的“線”。
從裡到外,從肉身到靈魂,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羅斯探員都隻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類;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靈魂與大世界底層邏輯聯係在一起呢?
林?越是觀察那條“線”,眉頭皺得越緊;他從“線”上看到了“因果”。
有因才有果,從神秘學和邏輯學的角度出發,“因果”都屬於“命運”的一個分支;在諸多屬於“命運”分類的力量中,“因果”也是絕大多數神明所能掌控的最高一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