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〇章、執筆人“看到”的第二步(1 / 2)

鵝毛筆停了下來,最先寫好的文字逐漸消散,真實因子的力量隨著執筆人的意誌深入大世界內核,無聲無息而又迅速分明地修改著世界的現實與規則。

當金色文字全部消散的時候,從上帝到眾神,再到仍被蒙在鼓裡的大世界意誌都能清晰地感知到,無儘家族成員的身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甚至那幾個兄弟姐妹也能模糊感應自己身邊的事物發生了微妙變化。

這時候,第一步宣告結束,第二步緊跟著開啟;這個環節暫時沒有需要執筆人親手處理的工作,他可以旁觀事態的發展。

依托鵝毛筆的神奇功效,林?得以親眼“看到”七大概念權能的轉移過程。那是一場僅存在於大世界底層邏輯層麵的能量潮汐,從各個神係湧來的千百個浪頭彙聚在一處,山呼海嘯。哪怕林?這個站在“岸上”的旁觀者,僅僅看一眼也不由心搖神馳。

不得不說,無儘家族所代表的七個概念及其對應麵,是現實維度人類文明對形而上力量在物質層麵具現的最大想象;這些概念所對應的內涵廣泛分布於不同文明、不同神話的故事細節當中。

像“命運”、“死亡”這些淺顯的概念就不說了,幾乎每個神話都明確有?們的一席之地;再有其他例子比如像“欲望”、“夢境”,雖然很少作為單一的明確概念出現在傳統神話裡,但也會有其他方式來表達類似概念。

奧林匹斯神係那個可以跟任何男神、男人上床,惟獨不喜歡合法丈夫的愛欲之神阿佛洛狄忒,何嘗不是對“欲望”的坦率表達?而同樣出現在奧林匹斯神話中的複仇女神,又代表著“欲望”的對應麵“仇恨”。

“怪不得上帝說各神係同意這個計劃是大刀割肉,原來這七個概念撬動的神權如此龐大,遠遠超出預料。”林?看著彙聚在一處的權能狂潮,可謂接天連地、無邊無垠,一時不禁大發感慨。

很快執筆人就發現自己的感慨發得太早了一點,因為直到他發出感慨之後,最大的一股權能浪潮才姍姍來遲;透過鵝毛筆的感知,他知道那是來自伊甸園和地獄。

相對於歐洲三大神話或者印第安三大神係這類將神明完全人格化的神話故事,《聖經》故事裡的哲學邏輯在表述上顯然更加直白,反映在概念權能上的力量也更為龐大、直接。

一座地獄,其中所代表的罪惡、懲罰、痛苦、恐懼,以及行事悖亂的億萬魔鬼,種種內容同時折射出“命運”、“毀滅”、“絕望”、“欲望”、“譫妄”這五個概念;而地獄本身是罪人死後受罰之地,自然一開始就代表著一部分“死亡”。

無儘家族七個成員,隻有代表夢境與夢想的睡魔與地獄關係最淺;也難怪墨菲斯進地獄的時候還得先敲門。

不過,與地獄的關係淺,相對與天堂的關係就深得多了。

天堂的美好想象正是寄托了人類對死後無憂無慮世界的夢想,恰是對應了睡魔的權能;當然,其中也少不了一部分“命運”和“死亡”概念。

就目前所見到的,來自《聖經》故事神界的概念權能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明顯超過任何一個神係。在執筆人想來,或許也正是因為上帝割舍出來的權能最多,所以?才能說服其他神係接受這個計劃。

帶頭人做最大付出和犧牲,的確是推動計劃進展的最佳辦法之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